第二十六章 李承乾失意动基情 于志宁舍身谏太子(第3/3页)
如果李世民这辈子都想不起他来,可能到死也不知道,原来一个本该位居重臣之位的人竟然还在四品上瞎晃荡。
于志宁成了太子左庶子,是喜剧,也是悲剧。
喜剧早就过去,悲剧即将上演。
和这个不靠谱的太子扯上关系是大家都不愿意的,可老于并不担心。于志宁对李承乾显示出了极大的耐心,面对李承乾的无数次出轨,他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规劝,虽然没用,但总也起到一定的效果。
在李承乾看来,这种效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下定决心要杀了于志宁。他不会知道,李世民为了能教导好他,硬是夺了于志宁的情。
前几天,于志宁家中报丧,说是他的老母亲死了,于志宁惶恐不安,极度悲痛,准备回家守孝。
在中国古代,孝需要守、理应守、必须守,二十七个月,不许多不许少,但凡孝子就守二十七个月的孝,母亲哺乳孩子的时间就这么长。孔子说过,亲人死了,不伤心落泪不孝,守孝时间太长也不行,要有节制。历史上最有名的守孝者是孔子的爱徒子贡,一口气守了六年,很坏规矩。
守孝时一般都要在父母坟墓旁边支起个草架子,断绝一切娱乐和社交活动。
儒者于志宁是个十分孝顺的人,因为拼命工作,没能好好照顾母亲,如今她死了,于志宁请求回家,只为守孝。
李世民很犯难,“三年,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于志宁说:“那是一定的。”
李世民说:“守孝固然重要,可大唐如先生者,是教授太子的老师,你走这么长时间,肯定不行。”
于志宁很为难,他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无非就是留下来继续培养那个不懂事的李承乾。李世民夺情有道,经过妥协,答应于志宁可以回家一小段时间,接着再回来就是了。
于志宁很快就回来了,他比以前消瘦,愁白了头发。而太子同志的行为,更让于志宁吃惊不已。
李承乾喜欢造高楼,从附近征来很多百姓为他盖楼,日复一日,没完没了。于志宁上谏,苦谏、巧谏、强谏,各种谏全用上,一律没用。自从称心死后,李承乾的爱继续膨胀,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称心更爱太监,跟宫里头的太监搞到了一起,真可谓无孔不入。
如此高调的人,于志宁有些受不了。
李承乾和他的朋友,突厥人里头的混混大哥,一起将东宫搞得乌烟瘴气。
一怒之下,于老师也把事情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大怒,差点没把李承乾训死,唯唯诺诺的李承乾退下之后,下定决心要报复于志宁。他派出了太子营中的两名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这两位仁兄都是太子同学私自豢养的武士、猛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