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越来越疯狂(第7/10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甫嵩不是好好的吗?事实上,说来说去,这一切还都是宦官惹的祸。

论政治派别,皇甫嵩和王允都是一个信仰队伍里头的,打心里就跟宦官过不去。现在不是当年皇甫嵩那个时代了,皇甫嵩要跟宦官作对,没那么便宜的事了。

事情过程如下:皇甫嵩讨伐张角时,路过邺县,看见赵忠家宅修得富丽堂皇,心里就不禁动起了怒气。

顺便说一下,古代人修房子,跟现代人靠职称级别享受集资房是一个道理,什么级别住多大的房子,都是有规定的。作为臣子,再怎么有权有势,也不能把楼盖高过皇室的。正因为如此,之前赵忠和张让,才一道忽悠刘宏别登高,一登高洛阳城外的豪宅都在他眼里了,肯定又是没完没了。

不过,王允搞张让失败了,皇甫嵩很幸运,他成功了。

王允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告张让门客私通乱军,那些书信不能构成有力的证据。可皇甫嵩不一样了,上奏弹劾赵忠,说房子修过度了。刘宏派人来一瞧,房子就在那里立着,想赖账也赖不掉。

于是,刘宏就派人把赵忠位于邺县的房子没收了。

皇甫嵩一搞完赵忠,又轮到人家来搞他了。这时,张让派人来问候皇甫嵩,说你建功立业,还有那么多封邑,咱现在手头有点紧张,能不能借点钱来花花?

说得露骨一点,就是索贿来了。

怎么搞的,张让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索贿,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什么心,想想都明白了。你搞了他的兄弟赵忠,他今天来,就是要为兄弟报仇的。钱如果给了,还不知道他下一步要玩弄什么花样,不给那也可以,就等着看他打小报告吧。

果然,皇甫嵩拒绝向张让行贿,他的小报告就送到了刘宏手里。

告他的人,就是赵忠和张让两人了。他们这样告诉刘宏:据了解,皇甫嵩镇压凉州无功,浪费了国家诸多公款,应该把他召回来,换上别人。

临阵换将,这是兵之大忌。这个道理,刘宏是知道的。然而,在他爹张让、他娘赵忠的围攻下,他还是招架不住了。只好下诏把皇甫嵩从前线召回,没收将军印信,并削减了六千户采邑。

现在看明白了,让皇甫嵩出去平定凉州,是没戏的。此时,也不要提朱俊了,刘宏已经派他去盯住张飞燕了。因为刘宏发现,张飞燕的挂名被收安了,已经步步逼近京师,所以不得不防。

放眼汉朝,已无良将。刘宏想来想去,只有赶鸭子上架,把眼前这个人派出去了。

四 鸭子是这样上架的

刘宏选中的人,是司空张温。

张温这人如何,我们多少是知道点的。尽管他的司空职位是花钱买来的,但说话办事,还是踏实的。问题是,天生万物,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派这么一个长期浸泡于官场的老油条去打仗,靠谱吗?

靠不靠谱,刘宏心里也是没底的。可他天生是个赌徒式的皇帝,玩的就是心跳,之前皇甫嵩不也没打过仗吗,结果出去怎么样,不照打照赢,赢得一点也不含糊。

皇甫嵩行,相信张温也一定行。刘宏是这样想的,为了增加成功的筹码,他特别为张温配了一个副手,两个将军。副手即执金吾袁滂,两个将军一个是破虏将军董卓,一个是荡寇将军周慎。

但是,谁也想没到,部队还没出发时,中央有人就跳出来搅了刘宏的局。

这个人,之前跟杨赐一起亮过一次相。他就是杨赐曾经的部下,如今的光禄大夫刘陶。

当初张角在全国招兵买马时,杨赐给刘宏上奏,就是刘陶支持的。只可惜,老领导杨赐刚刚蹬腿走人了,只留下他一个人继续战斗。

刘陶是一个有实力的人,也是一个有背景的人。他的背景,全都在他的姓氏上了。没错,他就是刘氏皇族的人。

刘陶认为,当初,刘宏没有听他和杨赐的话,才吃了一次亏,让张角发动全国起义,闹得天下不宁。现在,他必须在军队开拔之前,把丑话说在前面。

他的丑话是:前有张角之变,后有凉州之乱,造反兵已成燎原之势,张温孤军深入,肯定失败。为什么失败,主要表现在八个大方面。

这八个大方面,我就不仔细说了。刘陶接着说道,不过要想张温不失败,有一招可以化解。如果陛下肯听,此招一出,绝对保证药到病除,乱民想不投降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