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摇晃的江山(第7/11页)
六月,机会来了。皇甫嵩和朱俊,联合向汝南郡及陈国推进,他们的目标,就是黄巾军将领波才。波才有才,但碰上皇甫嵩,像是江郎才尽,被追着打,几乎全线崩溃,一点办法没有。
不久,颍川、汝南郡及陈国等三郡,全被皇甫嵩和朱俊拿下。皇甫嵩主动向刘宏打报告,把所有战功归于朱俊。很快地,刘宏的诏书就下来了,封朱俊为西乡侯。
跟我搭档,干活不累,还特有前途。朱俊心里也是明白的。事实好像也证明了,不跟皇甫嵩搭档干活,就算觉得很轻松,但也是没前途的。
此时,正当皇甫嵩在那头打得热火朝天时,有一个人在另一头也高歌猛进,追着黄巾军打得不亦乐乎。这个人,大有来头,也是由三府共同推荐给刘宏的将才,他就是卢植。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身长八尺二寸,换成今天的高度,大约一米九三左右。人高马大就罢了,还声如洪钟,性情刚毅,酒量惊人,足有一石。
卢植年轻的时候,曾经到马援的重孙马融门下学习。马融因为祖上阴德,生活很是富裕,在他的豪宅里养着不少歌伎。或者是为了活跃学习气氛,马融常叫歌女在学生面前表演节目。
这时,马老师发现,这姓卢的学生,跟他学习多年,从未对他的歌伎有过偷窥之心,不禁对这卢同学暗自佩服起来。
一个身材高大,酒量过人,却从不轻佻的人,心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呢?让马融老师来告诉你,卢同学心里装的,除了酒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天下。
这是一个为天下奋斗,英武地活着的人。
事实上,卢植刚出道时,并不成熟。他刚从马融老师这里毕业时,恰值窦武扶持刘宏登基,他满腔热血地给窦武写了一道奏书,说帝室继承大业,不过是顺着血统而来的,您窦家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罢了。你之于汉室,犹如周公之于周室,如果你能够还政于帝,将名扬千古。
窦武一看,一笑置之,不睬。
救国怎能靠道理?有些华丽漂亮的大道理,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卢植学过历史,应该知道,今天的汉室等同于当年的周室吗?那时候周公一人拿捏天下,就像手里捏着泥一样,如果他窦武还政于帝,宦官马上就会扑上来,他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功成身退,也要看成到什么程度才退的。这话卢植之前不懂,直到他参加工作,跟宦官面对面的时候,才知道曾经的浅薄。
后来,卢植因为跟过名师马融,搞学术就上道了,并在圈子里渐渐有了名气。接着,被拜为庐江太守,不久又被拜为议郎,转侍中,迁尚书。黄巾兵祸一起,即被拜为北中郎将,征伐张角。
一个以学术为业的人,派他上战场硬碰硬,靠谱吗?很快地,卢植就会告诉你,我卢植,很靠谱。
卢植一出洛阳城,直接追杀张角,所向披靡。张角被他赶得连停下来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连连败退,退到了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死死固守,准备在这里跟卢植拼命了。
拼命是可以的,问题是你要跟什么人拼。你张角不是皇甫嵩,卢植不是波才,所以想跟他玩命,实在有点悬。
残酷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卢植把广宗围得密不透风,犹如当初波才围皇甫嵩的那一幕。但是,卢植没有像波才那样,搭起草营,而是修起了长墙,挖起了壕沟,并且制造大量云梯,准备攻城。
看到这一幕,张角连死的心都有了。然而就在这一刻,老天爷也来凑热闹了,给张角送来了一个贵人,替他打开了求生的大门。
四 巅峰时刻
连张角可能都没想到,老天爷给他送来的贵人,竟然是个宦官。
此时,当卢植磨刀霍霍,准备一举拿下张角时,刘宏派来一个小黄门,到前线来视察形势。
这小黄门,名唤左丰。视察工作是挂名,实际上这家伙是上前线敲诈来的。
一般情况下,宦官们只要看到你要打赢了,准备被封侯受赏时,就主动找你索钱。用宦官们的说法,这就是口水费。如果你肯给钱,他们肯定是好话说到底,到皇帝那里把你吹得天花乱坠,如果连一个子儿都不想出,别说封赏,你就是连官场都别想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