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都是巫蛊惹的祸(第6/11页)
所以,凭着多年对刘据的观察,刘彻认为,太子为人宽厚,行仁孝之道,不会乱来。刘据之所以要整出这么大的事儿,缘由只有一个——被江充逼急了。
那么现在怎么办?还是按汉朝老规矩,真反或者假反,召来问问不就知道了吗。此招数,自刘邦开国以来,屡用不爽。无论是用于异姓王,或者用于刘姓王,都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要是不听诏,找借口托词不见皇帝的,多数都是心里有鬼的。
最后,刘彻决定,太子到底是不是真反,先不要武断下结论,还是先试着使人召他来看看。
刘彻终究没有彻底糊涂。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仿佛就要从噩梦中清醒过来的刘彻,又突然被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将刘彻拖入深渊的,是他派出的使者。
刘彻交待给使者的任务是,持节进城去找刘据,让他务必来甘泉宫见见老爹。没想到的是,这使者是个胆小鬼。他到长安城市逛了一圈,死活不敢进城。然后装做惊魂未定的样子跑回甘泉宫报告道:太子反形已具,还想斩我,所以我逃回来了。
刘彻简直要跳起来骂娘了。正在这时,有个人派人从长安来汇报情况。刘彻听完汇报后,他已经没有理由不相信刘据是个混蛋太子了。
刘彻坚信刘据是混蛋,只因为那个派人来汇报情况的人,是一个靠得住的人。这个人,就是汉朝丞相刘屈氂。
刘屈氂,刘彻庶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在公孙贺被巫蛊案整死之前,他在地方当太守。公孙贺接丞相位之前,早就哭着不想干。原因是,在刘彻手下当丞相,必须时刻准备光荣献身。最后,公孙贺被逼光荣了,谁也不敢接这晦气的高位了。鉴于此,刘彻只好从自家亲戚里找一个能干事而又可靠的,于是就临时将刘屈氂调进长安,当了丞相。
如果说,刘屈氂可靠,那是不靠谱的;说他能做事,那是胡扯的。这个皇室贵族兼丞相先生,估计没见过大场面。他一闻听刘据发兵攻打丞相府,两脚抹油,跑得比兔子还快。更让刘彻郁闷的是,为了逃命,他那个丞相先生,竟然连丞相印都没拿起就跑了。
替刘屈氂向刘彻报告情况的人,是丞相府的秘书长(长史)。刘彻问秘书长,人家还没打,丞相就先跑了,他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秘书长说,不是丞相不敢发兵,他只是封锁消息,不想把事情搞大。
这简直就是胡话。刘彻当即就冒火了,他指着秘书长鼻子骂道:事情早就闹大了,就差全天下的傻瓜不知道了,还有什么秘密可以封锁的。简直就是胡扯。
我也认为,秘书长是在胡扯。但他胡扯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推脱丞相府的责任。推脱责任当然是可以的,但你要看对象。刘彻重病加身,还没有到发高烧神智不清的地步,丞相府的人就想瞒天过海,那不是胡扯是什么呢?
刘彻当然没有空闲跟丞相府浪费口水。现在当务之急是出台紧急应对措施,摆平长安局势。于是,刘彻给丞相下了一道命令,说了两点指导意见。
首先,关闭长安所有城门,诛杀叛逆,一个都不能放走;其次,用牛车围堵长安街道,尽量不要短兵相接,以免杀人太多。
说完了,赶快行动吧。
此时,长安一片混乱。汉朝文武百官,犹如拍子上的苍蝇,东撞西碰,乱了方向。这时,刘据站出来说话了。
刘据对众官发布了一句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
这话的意思就是,皇帝病重,正在甘泉宫里,情况随时都有变化,于是,就有奸臣想趁机作乱。
以上话语,刘据想表达两层意思:第一,有人以为皇帝快不行了,想混水摸鱼。我拔刀见血,这是替我们家清洗门户,不关大家的事。第二,反正皇帝都快不行了,跟着一个快不行的人,不如就跟了我吧。
对刘据来说,这的确是个如意算盘。稳住了中央,就稳住了两脚;想稳住中央,就先稳住众卿。然而事实证明,算盘打得响的,总是要被人砸的。这时,刘彻坐不住了。
刘彻当然坐不住了。谁都可以说他不行,偏偏太子不行。因为别人说,也只是说说,鬼知道那是不是谣言。然而太子就不一样了。如果大家都信太子这鬼话,站到他那里去,那情况就复杂了。所以,他必须立即离开甘泉宫,回到长安。他要向天下宣布,我刘彻活得还好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