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棍出场(第7/8页)
江充很具有黑社会老大的潜质。老实说,当刘彻看到他首度在眼前亮相时,都被迷住了。是真迷住了。眼前的江充,并非他想象中的鼠眉贼眼,也看不出丝毫的猥琐,更没有想象中走狗的那般自卑。
恰恰相反,刘彻看到的是一个自信的很具有风度的男子。为了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江充穿上了自制的纱衣,戴上插着羽毛的步摇冠。此等形象,如果换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一个十足的时尚男。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时尚都先流行于上流社会。汉朝自开国以来,宫中不乏有时尚男招摇显摆,成为皇帝的好跟班。早在刘邦时代,就有籍孺;后来刘盈接班,又有一个叫闳孺的也是靠时尚打扮恩宠加身。
“或许,皇帝很需要我这样养眼的时尚狗。”我想,江充内心深处,肯定闪过这样强烈的念头。
果不其然,养眼的江充,马上得到了刘彻的初次认可。紧接着,两人聊了起来,不知不觉地聊到了政治。刘彻发现,江充简直天生就是政治动物,非但不慌,还对答如流。江充之表现,让刘彻犹如淋浴一场春风,真是爽极了。
和皇帝混个脸熟,这仅仅是江充的第一步棋。第二步棋就是,主动出击,伸手要官。要的什么官?使者。出使到哪里?匈奴。
刘彻这辈子见过的牛人多了,伸手向他要官的人,也多了去了。所以,当江充向他提出主动出使匈奴,他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将他召来,问了一下他的想法。
江充告诉刘彻,他的想法,就是没有想法。因为,他没去过匈奴,他不是先知,不知道茫茫前路将要发生什么,或将不发生什么。他能做的只有四个字:因变制宜。
通俗地说,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随机应变,看菜下饭。
刘彻同意江充的观点,决定派他出使匈奴。不久,江充安全返回汉朝。没人告诉我们,江充走这一趟有什么收获。我们知道的只是,江充回来后就升官,被拜为直指绣衣使者。
直指绣衣使者,亦作绣衣直指御史,是西汉侍御史的一种。皇帝派出的专使,出使时持节杖,衣绣衣,可以调动郡国军队,独行赏罚,甚至可以诛杀地方官员。
在汉朝,直指绣衣使者,简直就是个稀缺产物。因为此官权力大,一般情况下,都不常置。而江充能从一个出使匈奴的使者,一下子握住了权力魔棍,跃上高塔,实在令他亢奋啊。
江充也知道,刘彻能让他搭乘火箭登天,可见皇帝陛下对他的人品和能力,是多么的信任。江充更深深地懂得,这仅仅是他人生的序幕。表演尚未成功,小人仍须努力。为了极品的明天,他必须走好政治人生的第三步棋。
所谓第三步棋,就是卖直。何为卖直?卖,就是卖弄;直就是正直。加起来意思就是卖弄正直。
在江充的眼里,正直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只有一个标准,皇帝陛下利益至上,除他一个之外,通通不认账。而江充第一个要卖弄的,就是替刘彻修理长安城那帮贵戚子弟。
刘彻这辈子,最喜欢的下属,就是肯替他排忧解难,或者出气修理别人的人。这个别人,比如匈奴,又比如地方豪强。匈奴的事,交给武将;地方豪强的事,交给酷吏。
我们知道,刘彻时代,酷吏吃得开,完全是因为刘彻肯欣赏他们。而酷吏中的模范代表人物,数张汤莫属。纵观张汤一生,我们不排除他有过讨好上司、打击政敌的歪念,但基本上他还是能够称得上“正直”那两个字。
因为在他手上办过的案,基本上都没给谁留过颜面,更谈不上自己受了什么贿。他到死的时候,家里的钱财总共不够五百金。事实证明,那不是一个为贪欲而活的人。
江充要卖弄正直,窃取名声,应该向张汤学习。可是,当年张汤整人,也就是往死里整就算了。江充则不同,他认为整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那么,目的是什么?替刘彻搞创收。
我们知道,刘彻和匈奴打打杀杀这么多年,将文景之治时期百姓优游的小康生活,全打没了。不要说百姓的小康梦,刘彻连筹备军费都挺费脑筋的。他甚至动员富人捐款,可惜没几人响应,搞得他极为恼火,但又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