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死神是个什么玩意(第5/11页)

另外一条是关于单于属下参谋和将官的。单于属下一致认为,匈奴数万骑兵围打汉朝数千步兵,都不能拿下。这事传出去后,咱们还怎么混。到时,想让西域诸国听从匈奴使唤,都可能化为零了。再且,如果就此放弃,汉朝将会更加轻蔑匈奴。

最后,单于这帮臣属又认为,不能就此放掉李陵,务必将他及其部属困在山谷中,一网打尽。如果打不掉,让他们跑了,再撤也不迟。

李陵总结以上两条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匈奴咬牙切齿,是一定要和他决战到底的。只有跑出山谷,跃到平地,才有化险为夷的可能。那么,要想走出山谷,化险为夷,只有一招可使:血拼到底!

血拼开始了。

匈奴首先集大军发起攻击。事实证明,人多打人少,并不是没有道理。然而李陵也不是好啃的,他硬是顶住了匈奴一次次的进攻。双方砍杀一天,交战数十回合。结果是,李陵杀敌军两千余人,匈奴又泄气了。

李陵以为,只要顶过这艰难一关,只要对方锐气一消,肯定先打退堂鼓。李陵是这么想的,事实上匈奴单于也是准备这么做的。追了这么多天,砍了这么多天,竟然是这个下场,没有痛打成落水狗,反被落水狗痛咬。真是郁闷极了。

正当单于先生萌生退意的时候,突然跳出了一个陌生人。这个貌似无关重要的人,犹如秤杆上的老鼠。天平向哪里倾斜,完全取决于他那轻轻一跳。

很可怕的是,这是李陵的人,竟然跳到了匈奴那边去了。

这种吃里扒外的跳法,通称背叛,骂称汉奸。决定李陵命运那一跳的人,叫管敢。此厮之所以当了汉奸,是因为被某个校尉欺负了。终于忍无可忍地干脆将汉军出卖了。

汉奸管敢告诉单于,李陵快不行了,如果你就此放掉他,那就太可惜了。

为什么说李陵不行了?道理有两条:李陵无救援,这是其一;李陵的箭用完了,这是其二。一支无后援无弩箭的步军,面对成千上万的军队,这叫什么?用两个字可以形容:等死。

这情报实在太太太重要了。妈的,老子还担心汉军在哪里埋了伏兵呢,差点被骗了。又怒又喜的单于决定,既然李陵都快顶不住了,这次就放开手打吧。

李陵当然知道,没有马,没有箭,没有救兵,他注定是陷在虎口里的羊。但是,他决定再搏一搏,因为他已经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妙计。所谓妙计,就是伪装,壮大声威,吓退敌军。

这招,我们可以叫他是披上狼皮的羊。

李陵是这样伪装的:亲率八百壮士打前锋,打黄旗;另外一个叫韩延年的校尉,亦率八百壮士打前锋,打白旗。你可以不知道韩延年,或许你还记得有一个叫韩千秋的人。韩千秋,就是当年亲率两千军,准备南下解放南越的牛人。没想到,牛人没有解放成功,被南越牛人吕嘉剁成了肉饼。

当年那个为国捐躯的韩千秋,就是韩延年的父亲。韩千秋死后,汉武大帝嘉其义,封其子韩延年为成安侯。后来,又以校尉身份随李陵出征。而我猜测,欺负管敢的校尉,估计就是眼前就个韩延年。

很可惜,管敢连以上那个情报也一并卖给了单于。管敢还这样告诉单于,只要搞定李陵和韩延年这一千六百头军,就可彻底搞定他们了。原来李陵还认为,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事实却是,他的一切都在单于的掌握之中。

果然,且鞮侯单于再次纠结匈奴军团,一齐向李陵发起了进攻。进攻的时候,匈奴人还不忘喊话。喊话的内容是:投降吧,李陵;投降吧,韩延年。

连韩延年的名字都喊出来了,实在太可怕,也太自信了。李陵第一次闻到了死亡的味道。是的,致他于死境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那个出卖情报的汉奸。

那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跑。

于是,匈奴一路追杀,李陵一路逃跑。两条腿的,当然是跑不过四条腿的。李陵想逃脱,那是门都没有。

尽管李陵拼命跑了一阵,但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李陵还能顶住,是因为还有箭,并不是已经“弹尽粮绝”,只是所剩不多而已。为了挡住匈奴猛攻,只好将所有箭都用上。匈奴从山上箭如雨下,李陵亦以箭还箭,天空像闹蝗灾似的,全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