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反了,全反了(第3/11页)
在两千多年前,晁错就是这么干的。在发书削吴国两郡之前,他首先拿另外三个诸侯国开刀,分别是:楚国、赵国、胶西国。楚国被削去东海郡;赵王被削去常山郡;胶西王被削去六县。
他们被削的理由如下:
楚王刘戊在薄太后崩时,在私宅跟女人上床,败坏风俗,理当诛,天子仁厚诏赦,削去东海郡作为处罚;胶西王刘卬,你曾经卖官舞弊欺诈,削你六县;至于赵王刘遂呢,你也曾有过失,至于什么事,我晁错就不用多讲了,削你常山郡作为处罚。
那么,赵王刘遂到底犯了什么过失?晁错不说,刘启也不说,刘遂更没有投诉,其结果只能是:天知,地知,鬼神知。
而此时,刘启连削三国,刘濞紧张了。汉朝这不仅仅是杀鸡儆猴,他们是既想杀鸡,又想杀猴。如此看来,下一个,该轮到吴国了。
我想,我该是出手的时候了。刘濞重握拳头,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道。
当然,刘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敌人的敌人永远都是我的朋友,至少,他可以把楚、赵、胶西等三个诸侯拉伙结成联盟。而胶西王刘卬,是刘濞第一个公关对象。
刘濞之所以首选胶西王作为联盟对象,并非因为胶西国小,需要依靠吴国这棵大树好乘凉。恰恰相反,刘卬勇猛好斗,特爱兵法,诸侯王中无人不让其三分。在刘濞看来,这是一把造反的好人选!
于是,刘濞派遣一个叫做应高的中大夫替他前往游说刘卬。应高见到胶西王后,两人对话如下:
应高:大王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谚语,狗吃东西,吃完了糠,就要吃大米。
胶西王:难道你是专程考我古文知识不行?有啥话,请直说。
应高:大王好爽快。既然如此,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因为一点小小的罪过就被削侯,难道不觉得汉朝中央做得太过分了吗?
胶西王:那又怎么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应高:错!站在屋檐下低头,那永远是胆小怕死的人才做的事。
胶西王:你想怎么样?
应高:既然屋檐伤害了头皮,就得给屋檐点颜色看看!
胶西王:你想怎么样?
应高:直接拆了这狗日的屋檐!
胶西王:莫非,你是想造反?
应高:没错!我想说的正是这句话!
胶西王:你怎么敢说这种话。天要下雨,侯要被削,大不了给了就是,干嘛要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去造反?
应高:大王此言差矣!彗星出,蝗虫起,正是造反的好时机。如果大王愿意与吴王联合,取得天下,咱们各分一半,岂非妙事?
应高此话极具杀伤力,从去年到今年,即公元前155年到公元前154年,天空前后两次出现彗星。第一次出现在东北空,第二次出现在西边。此两次彗星出现,都象征着战争的灾难即将来临;火星及木星反向运行,则是犯上作乱的征兆。难道说,这都是上天的安排?
刘卬犹豫了。
天下,各分一半。一个东皇帝,一个西皇帝。原来,诸侯王离皇帝,仅仅是一步之遥!
实在诱惑啊!
此时,应高注视着刘卬,等待着魔鬼战胜天使。最后,刘卬终于点头,只说了一个字:善!
应高立即返回吴国,将这个“善”字还报刘濞。然而,刘濞听完应高的汇报后,马上下决定:我必须亲自跟这个胶西王面谈一下!
是的,刘濞担心的是,刘卬临时变卦。
于是,刘濞假扮吴使者,秘密前往胶西国,再次与刘卬就造反之事交换了意见和造反方案。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胶西国的诸官闻听此事,个个就像热窝上的蚂蚁,提着脑袋和谏书求见刘卬。
他们的劝谏是这样说的:你做这事就不怕让你老娘担心吗?况且,事奉一主都这么多事,如果天下冒出两个皇帝,那不全乱套了吗?
面对以上苦谏,刘卬只有一句话:主意已定,请勿多言。
搞定了胶西王,刘濞终于放下半颗心。接下来,楚国和赵国等诸侯就好办了。果然,吴使者纷纷传回好消息,除了胶西国外,还有以下诸侯王:楚王、赵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总共有七国。另外还有两个有待考验的诸侯:济北王和齐王。
各就各位,就差刘濞一声冲锋的口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