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安的年代(第8/10页)

可是对审食其来说,大难不死,未必有后福。真正的劫难,尚在后头。

路人皆知,审食其简直是吕氏势力这条藤上的一个瓜。然而,当周勃和陈平联合刘氏宗室扫平吕氏势力后,他仅仅被撤掉丞相之职,没有丢掉性命,这简直是个天大的奇迹。其实,审食其能躲过第二劫,还是陆贾和朱建出力帮助的。

俗人都说,好事不过三。的确也是,吕氏势力倒台后,审食其通向未知的路是苍茫无知的。人的生死荣辱,已经不全掌握在他的手里了。正如俗语所说的,躲过初一,总躲不过十五。厄运终于来了!

立志要杀掉审食其的这个人,就是刘邦的小儿子淮南王刘长。

刘长恨审食其不是一两天,此恨追究起来,那可是一段切齿痛恨的往事。当年,赵王张敖向刘邦进献了一个美女,不久,此美女就替刘邦怀上一小孩。好景不长,刘邦因为屡屡羞辱张敖,惹得赵相贯高要出手打抱不平。结果贯高行刺不成,反而连累了赵王。于是,刘邦暴跳如雷,把凡是赵王身边的宠臣侍妾都抓了起来。

那时,这位怀有刘邦龙种的美女也被刘邦一并抓进监狱。美人之弟赵兼想通过审食其告诉吕雉,意思大约是说姐姐肚子里的小孩是刘邦的龙种,请高抬贵手,放她一条苦命。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吕雉闻此消息后,吃醋得想踩人还来不及,哪舍得将此事传给刘邦?

最后,美女只有忍着耻辱在监狱里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含恨自杀。监狱官员得知此事,将孩子呈到刘邦面前,刘邦悔恨莫及,将孩子收下,并取名为刘长。同时,将刘长交给吕雉抚养。

刘长一出生,就是监狱里的劳改犯。这种苦痛记忆,教他如何忘却和抹杀。尽管刘长因为跟随吕雉长大,吕雉才手下留情,留下一命。但是,长大成人的刘长,仍然止不住地恨吕雉,更恨审食其。他认为,这个审食其,肯定是没有尽心说服吕雉,才让美人母亲自杀身亡。

是的,这是一笔迟早要还的血债!

刘长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天,动手的时刻到了。

当然了,吕氏倒台,没有给审食其撑腰的了。但是,刘长也考虑到,像陆贾和朱建这两个好人先生肯定也会临时出手帮助,破坏他的好事。那么,如果阻止他们出手,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斩后奏!

真是个绝杀的办法!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四月,夏天。刘长到长安朝觐,陪同刘恒打猎,两人同车同吃。同时,刘长还左一声右一声地称刘恒为长兄。没人想到,刘长之所以如此拉拢刘恒,不过是为杀人后争取赦免的一招棋。

打猎完毕,刘长带着一帮人马求见审食其。有必要交待一下,据司马迁先生交待,刘长勇武有材,力能扛鼎。如此威猛之人,要杀一个舍人出身的人,那简直是牛刀杀鸡。然而,可怕的是,审食其并不知道死亡即将来临!

当审食其出现在刘长面前时,刘长二话不说,直接从袖子里抽出铁椎猛砸过去,一椎要了命!砸死审食其后,刘长命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紧急赶往宫中,脱衣露背,主动向刘恒自首请罪。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中国家天下的历史上,这永远是一句屁话。

刘长断定,他之所以主动自首,不是担心刘恒要杀他,而是不要让刘恒那么难做人,有个好台阶下。况且,他杀审食其于情于理,皆不过分。

理由如下:

当初我母亲本不应该受贯高行刺之事连累坐牢,就是这个审食其不肯执力相助,才让我母亲自杀身亡!这是罪一;

当初吕太后杀赵王刘如意,审食其仍然没有力争保之!这是罪二;

吕后王诸吕,欲以亡刘氏,审食其亦不争!这是罪三!

今天,我就是替天行道,为天下诛贼,为母亲报仇,问心无愧!特此前来请罪!

多漂亮的措辞!为公不忘私!有理兼顾情!刘恒只有大赦之,放刘长归国。从此,刘长威名远扬,身价大增。

四 淮南王刘长

刘长突然干掉审食其后,一夜成名。不但汉臣怕他,皇室怕他,连薄太后对他也有几分忌惮。于是,当刘长满怀骄傲之情地回到封国时,他得意了。

杀审食其不过是牛刀小试,让他更得意的事情还在后头。回到封国后,刘长做了以下几件事:首先,刘长自作主张地在封国内制定及颁布法令。汉朝制度规定,王国只有行政权,没有立法权,也就是无权制定封国法令。刘长这就叫明知故犯,皮痒找打。可是,此事传到长安,刘恒曲意顺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