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安的年代(第5/10页)
然而,当周勃了解刘恒对他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竟然是因为袁盎一张嘴后,不禁大发雷霆。教周勃怎么不暴跳呢,袁盎之前就是吕禄的舍人,周勃完全可以把他拉到黑名单,一锅端了去。可偏偏是周勃和袁哙的关系很铁,不但放过袁盎一马,反而让他窜升到刘恒皇帝身边。
让你到刘皇帝那里,是让你多灭火,少煽风;好啊,现在倒反过来了,好话不说,坏语净出。这摆明就是过河拆桥嘛。
于是,周勃公开骂袁盎:好你个袁盎,帮了你不说,竟然还好意思在皇帝面前损我!
言语之中,可见周勃威胁之辞。但是,常人都能想到,如果袁盎会做人的话,应该跑来向周勃赔礼道歉。可是周勃左等右等,就是没看到袁盎登门谢罪,连个影儿都没有。
其实,袁盎对周勃采取三不政策,即不登门,不道歉,不招呼,完全是出自正当理由。不要说袁盎,就是周勃的门客也认为骄君真不是长久之计。
有一天,有个见识卓越的门客也对周勃敲起了一个警钟:你做你应该做的事,已经够了;你得到应该拥有的,已经多了;如果你再不懂退让,那就麻烦了!
这就叫反求诸己。周勃这才明白过来,袁盎的话没有错,只是错了方式,没有把这番话说给他听。周勃只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右丞相让给陈平。后来,陈平薨,他才接右丞相的班。可是好景不长,才复职右丞相一年,刘恒就说出了以上那句让周勃伤心的话,让他舍小家为公家退休当模范!
现在,周勃回到封侯之地已经一年多了。可是这一年来,发现周围之事甚是个悬:他封侯所在地的郡守和县尉经常光顾他家。
当地政府这种行动,说好听是去拜望周丞相;说不好听则是,监控周勃!这下子,周勃的心就高高悬了起来。
政治嗅觉告诉周勃,这将是一场冲动的惩罚!
是的,周勃感觉没错。刘恒就是想封杀周勃的锐气,让你知道,这个天下是刘氏的,想吃得香睡得甜,还是听皇帝的。用刘邦的话说,功狗永远是功狗,它只永远受功人驱使,这是不可更改的本质。
周勃的封国为绛县(今山西省侯马市东),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这是当初刘邦封给他的,再加上刘恒后来封的,他也算是个实在的万户侯了。我想,对于河东郡守等人爱到周府串门的这个毛病,换成是张良,或者是以一阵烟雾报之;换成陈平,或是一身病推辞;换成是陆贾,或许不但敞开大门,还会跟着你的马儿反串其门海吃海喝。
然而,让人跌破眼镜的周勃,竟然采取以下待客之术:披甲而待,令家丁持兵器而侍之。
如果非要找一个中肯的批评,只能说,周勃这是找死。再换句话说,他摆明就是脑袋进水。刘恒是仁君,那是没错的,但是仁君不等于不杀人。像刘恒这种人,静如处子,动如猛虎。真要惹到他了,杀你也是没商量的。
当然了,杀是要找借口的。周勃这种披甲待客的动作,让人无不毛骨悚然。好呀你,我郡守不过是来串门的,你搞得这么紧张,是不是心里有鬼呀?这个鬼,莫非就是谋反?
于是,郡守马上就派人飞书报长安:周勃要造反了!
说话又笨,做事又容易犯傻,真的很难想象周勃这么多年来是怎么混过来的。此时此刻,他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说你造反嘛,带兵总不比韩信吧。韩信当初都是想释放关在长安城的劳改犯一起才能造事的,你周勃这点家丁能成什么气侯?简直就是欠揍!说你不造反嘛,可是你整天疑神疑鬼地披着铁甲徘徊。
只能这样说,周勃病了,而且得的是严重的心理疾病。现在,刘恒就是想来当他的主治医生,病床已经替他铺好了,它就设在监狱。
把一个别人看来有病,而他自以为没病的人送进精神医院,我们可以想象其中的痛苦滋味。刘恒派人把周勃送进监狱后,周勃想申辩自己冤枉,可是一无陈平之流口才,更无陈平之谋略,唯有活活受罪。
凡是进过监狱的人都知道,那是有别于天堂人间的地狱王国。不管你曾经多么显赫,到了狱卒那里,你不过是牢中之兽,甚至狗屎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