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局中局(九)(第2/2页)

虽然不知道买家是谁,但是想想也知道,这时候大宗粮食卖到江西,只会落在一个人手里。粮为军中命脉,这时候卖粮给宁王,那说是反王一脉,肯定没有问题。

陕西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是边陲重镇,驻扎边军之所,如果这里有人勾结宁藩,起兵为乱,到时候南北呼应,大明的江山都有可能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郑阳不能迅速的找出盗卖军粮的责任人,朝廷派下特使来,轻则摘印,重一点,就是要摘头了。

他一方面把提刑按察衙门的衙役捕快全都散出去调查,另一方面也给锦衣卫下了死命令,如果不能把这案子办了,那就陪着本军门一起去死吧。

即使是往日举止嚣张,胡作非为的秦王,现在也变的异常老实,就连王府的门都不敢出了。这种时候有杀错没放过,自己这个藩王稍微露出点不太正常的举动,都会被有心人说成与宁王勾连,意图联合举事,宜先除为妙。

杨承祖上次侦办的军械案,以及河南粮战,差不多也能确定,是江西宁王在背后搞的鬼。作为两次挫败宁藩阴谋的大功臣,他升官发财已经可以确定。更重要的是,眼下他说的话,对于局面发展很可能造成巨大影响。如果他说谁是宁王一党,以他屡破宁藩阴谋大功臣的身份,谁身上的嫌疑就很难洗刷干净。

反过来,他要是肯为谁说句话,谁身上的嫌疑就能减少不少。霍天生特意捎了一张地契过来:

“这是这所宅子的房契和地契,千岁说,这所宅子,就送给杨百宰住下了。连带仓库里寄放的货,也归百宰处置。至于那李雄尸骸的事,我们正在办,我想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把尸骸找到。现在有些人造谣中伤,污蔑千岁,还望百宰能看在两家交情份上秉公执言,为千岁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