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天下大乱(第5/5页)

 

章邯等人的胜利,让整个咸阳弹冠相庆、一片乐观,以为战争不久即可结束。章邯等人率领的还只是杂牌军,便已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等到王师一出,自然更是秋风扫落叶,不胜轻松写意之至。

 

殊不知,章邯等人的胜利,只是帝国最后的挽歌上一个凄美的装饰音符而已。

 

然而,我们也不应责怪李斯等人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事实上,就连当时的起义军自己,恐怕也不会相信庞大的帝国将骤然崩溃,而最终的胜利将归于他们。

 

毕竟,当年秦军百战百胜的神话留给人们的印象太过深刻,尤其是那些亲身领略过秦军勇力的六国子民们。而如今的战局,诚如贾谊分析过的那样:

 

“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木戟矜,非铦于句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俦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往时之士也。”

 

“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当年六国的基业,无不有着数百年的苦心经营,而终于亡于秦国的兵锋。如今的区区盗贼,又何足道哉。

 

按下前方战场上的风起云涌不表,我们再来关注身处咸阳的帝国统治者们。

 

上回的廷议,对胡亥来说,实在不能算是一次美妙的经历。在李斯的威压之下,他若有芒刺在背,感觉自己象一个任由李斯摆布的傀儡,几乎无法呼吸。他分明能感到当时李斯眼中对他的不屑,看到当时百官脸上对他的嘲笑。事后反省起来,他越发觉出赵高的计策之妙,他的确不该上朝,在百官面前出丑露拙的。

 

反观赵高,廷议也让他颜面扫地,当着众人的面,他完全被李斯给镇压了下去。如今,他唯一的武器,就是紧抱胡亥的大腿,不能让李斯再将胡亥抢夺过去。赵高于是说胡亥道,“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奈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

 

胡亥正自怨自艾之际,适逢赵高重申前计,两人顿时一拍即合。年轻的胡亥,决绝地告别了群臣,死心塌地地投入到了赵高一人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