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日常(第3/4页)

张有财现在就等着部队整编呢。太子殿下明年登基后,全军上下肯定会有一个大整编,到时候他落脚就算稳定了,就可以考虑成家立业的事儿了。

“时来运转,时来运转啊,老张家真的是祖坟冒青烟了。有财啊,你跟大山在队伍上都混的风生水起,你大哥也不差,马上也是邮局的副局长了。”

在中国这个国度里,不管是这个时候,还是21世纪,亲戚当官了,发达了,那对于自身来说都是与有荣焉的庆事儿。现在这个高兴地眼睛都眯起来的老人就是张家的长辈,看瞅着张家这几年日益兴旺发达,他自己的孙辈借着张大山的光,也往部队里送了去两个,一家子人的生活立刻就好转了。之前六十多年都没穿过几件好衣服的老人现在连鞋面都是细布做的。现在怕是老人家立刻就咽气了,也是含笑而逝。

没有人不知道给孩子吃肉吃蛋吃好的身体好,没有人愿意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咕叫,这个时代的农民一天吃两顿,那绝不是为了减肥,而是没有的吃。虽然早在明朝的时候江南富裕地区的农民就已经一天三顿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在罗田这个原先的穷地方,在桃花集这个穷地方里的穷地方,一日三餐那只能是农忙的时候才有的待遇,而且就算是农忙时候,那第三餐也是稀的比干得多。

但是现在的桃花集呢,现在的整个罗田呢?就算是没人参军当兵,一日三餐也是顾得住的。因为这税收在大幅度降低,因为罗田的一些土特产一日比一日外销的更好。比如那栗子。

罗田的板栗很多,这里到处都是山,适于种植板栗树。过去罗田人用板栗来糊口,可现在复汉军是敞开了收罗田的板栗。板栗健脾胃、益气、补肾、壮腰、强筋、止血,还能消肿强心,是中医学上得的评价很高,所以这东西也成了复汉军军粮配给中的一员!

除了板栗,罗田的甜柿、茯苓等等,也多少都能被复汉军的后勤部门采购一些,如此这就给了罗田人带来很大的补益了。

那大山沟沟里,很多之前只有猎户才会踏足的地方,现在都被罗田人走了个遍。山上野生的板栗树和柿子树,还有茯苓,那都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的利润。

而且罗田距离武汉不远,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工商界依旧遵循着原先的潜规则,招工紧着平困地区的百姓招。

如此多管齐下,罗田人现在的日子如果过的还能跟满清治下一个样,那他们也就没救了。

“你哥这个副局长的位置啊,仗的还不是你和大山的势?”外人都走了,张王氏说话就更敞亮了。可这话说的都是真的,张有利得到这个位置后,尽心尽职,全心全意。但邮局里干工作一样尽心尽职,全心全意的不是只他一个,张有利也不是最出彩的,为什么他马上就坐上了副局长的位子,别人就坐不上?

这还不是因为副营官的张大山和张有财这个中士军官么?

张有财不以为然,“嫂子,你这话不对。我哥既然有着条件,他凭啥不用?”

“这世界上有的人一出生下来就含着金勺子,有的人生下来就没吃饱过肚子,这世上有公平吗?”现在的张有财可不是一直俩多月前窝在部队里算账的张有财了,在开封查账的那俩月里,张有财是见识了什么叫肮脏。

那一些人他甚至都有记忆,因为那些人在进入军人合作社之前,在退出部队之前,都是军队中的标兵,都是军人的榜样,他们胸前都挂着银色的、铜色的勋章。

但那又怎么样呢?有第一次犯错就有第二次,等他自己觉悟的时候,抽身已经乏力,或者是他自己舍不得抽身。这些在战场上没有倒下的英雄最终实在了复汉军自己的枪口下,很悲凉,很有教育意义。让张有财时刻谨记教训的同时,也打开了他脑子里固定的枷锁。

“有财说得对,我有着条件凭啥不用呢?”得到了自己亲兄弟大力支持的张有利兴奋了。他拉着张有财的手说起了自己上位后的计划,他首先要搬家,他准备在罗田买下一个院子。

“大海、大江都给送进了技校,但大河的年纪还小。这两年我让他跟着田秀才识了几个字,等到了县城,我就把他送到学堂去。”

“三哥,大河都快十岁了,年纪有点大了吧?”学堂一年级的小娃娃好像才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