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第9/22页)
一九三六年一月七日,朱德和张国焘致电红二、红六军团,同意他们继续向西转移的计划:
贺、任、关:
(甲)蒋现组织清一色的亲日政府,现反蒋军阀企图以两广为基干拥胡[胡汉民]反蒋。
(乙)南京公开出卖华北,抗日反蒋运动在继续发展。
(丙)二、六军可在黔滇湘一带广大地区活动,在敌力较弱之处活动,寻求各个消灭敌人之机。
(丁)根据历次长征经验,不宜常采取直径行进,在未给敌严重打击时不宜久停一处,有时急行军夺取要点,有时行军勿过快,离敌策源处较远的地方活动,但勿入太荒野地。敌力虽多,我能进退自如,主动在我。
(戊)敌横的封锁线易袭破或穿过,勿硬攻纵深碉堡线。
(己)乌江下游障碍大,上游障碍较小。黔南、黔西均少大河障碍,给养也不困难。
(庚)桂军只有十七团,能作山地战,不敢远出;滇军只有二十一团,战斗力亦不甚强。滇东有广大地区亦可行动,但不可接近滇越铁路。川南只有达凤岗和穆肃中两旅兵力。
(辛)通过苗人地区必须设法争取苗人,严紧政治纪律。
(壬)经常进行政治工作,广大宣传自觉的艰苦战斗,必能最终获得胜利。
军委 七日
张国焘依旧坚持着他的“军委”。
但电报在军事上为红二、红六军团考虑周到,提醒细致,这完全是朱德的风格,也只有朱德而不是张国焘,才能对桂军、滇军、黔军的作战特点都有所知。
至于在贵州的什么地方可以建立根据地,朱德和张国焘在后来的电报中建议:“应以佯攻贵阳姿势,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群众、地形均可作暂时根据地。”
如果把红二、红六军团预定的转移路线画在地图上,加上一年前中央红军自湖南进入贵州后的转移路线,贵州地图上定会出现比蛛网更加密集更加复杂的路线图。在中国,没有哪一个省像贵州一样被中国红军在一年内所编织的巨大而纷繁的移动线路所覆盖。如果试图把中国红军为什么对这个以贫困和偏远著称的省份如此感兴趣解释明白,将是一个超越军事领域的内涵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学课题。贵州省内数座险峻的山峰与数条奔涌的大河,注定要被移动求生的红军和追击他们的国民党军的脚步踏遍,使得中国的这个高原省份自此承载起了太多沉重的历史往事。
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重走一年前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
朱德和张国焘的建议是正确的。如果红二、红六军团继续向西直行,必会到达乌江岸边,那样就只有渡过乌江直指遵义了,而已经被中央红军两次占领过的遵义,现在已是国民党军重点防御的地方。
红二、红六军团以六师十八团为先头部队,十八团团长成本新、政委余秋里。他们首先在龙溪附近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一个营,在敌人的堡垒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然后红军大部队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掉头往南直逼贵州的省府贵阳。
贵阳城内即刻一片慌乱。
国民党政府贵州绥靖公署得到的报告和贵阳城里富豪之间流传的小道消息没什么两样,都说是到处流窜的贺胡子的十万大军进了贵州。国民党军第九十九师第二九五旅五九〇团副团长邱行湘回忆道:“听到传说,第二十三师各旅团遇到红军一触即溃,全部被红军打散了,大部分携带武器躲进深山了,无法收容。到一月九日,江口、石阡均被红军占领,贵阳震动。”
红军兵临城下,惊恐万分的国民党军立即调兵遣将:贵阳警备司令兼第九十九师师长郭思演奉命率部出击堵截红军,郝梦龄的第五十四师奉命扼守乌江,甘丽初的第九十三师奉命守卫贵阳。第九十九师师长郭思演和他的军官们一致认为,抢占贵阳以东约八十五公里处的马场坪至关重要,因为扼守在那里前可阻截红军入黔,后可保障贵阳的安全。于是,郭思演立即向马场坪派出了先遣部队第二九五旅五九〇团。郭师长的嘱咐是:“由马场坪到贵阳之间,任何一个要点,决不能落入红军之手。”副团长邱行湘率领先遣部队到达马场坪后,虽然官兵们对疲惫不堪的急行军牢骚满腹,但是又怕遭到红军的突然攻击,于是先是到处放火以壮胆子,然后就守在二十多个碉堡里不出来了。前出侦察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在距离马场坪咫尺之遥的平越县城城郊,发现了大量的红军部队在运动。邱行湘赶快给平越县专员兼县长聂洸打电话核实情况,但是聂专员在电话里说红军根本没有进入平越县境,因为瓮安至平越的公路早已被保安队封锁了,保安队的张副司令一直与县城保持着联系。聂专员的话与侦察员的报告大相径庭,邱行湘放下电话后脑子里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