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第20/22页)
蒋介石和龙云从昆明起飞,飞机向着西北方向一直飞到了金沙江边,两个人各怀心思看着舷窗外都不说话。龙云接到跟随蒋介石同乘飞机视察前线的邀请时,心里惴惴不安,他不知道蒋介石此举隐藏着什么动机。飞机在险峻的雪山上飞,龙云往下看,突然觉得飞机好像飞出了云南省界,于是愈加慌乱了。他害怕蒋介石像对付贵州的王家烈一样,把他弄到远离云南的某个地方,然后宣布南京政府接管了云南。但是,还好——当看见蒋介石让飞行员把他的亲笔信给地面的滇军投下去时,龙云这才放心了——至少飞机还在云南的上空。飞机盘旋了几圈之后,龙云打起了哈欠,他的鸦片烟瘾犯了。不吸鸦片的蒋介石弄不清龙云为什么不舒服,以为他乘飞机难受,于是热情地用一只吹风机给龙云吹脑袋,说这样一吹就不晕了,龙云虽不敢说什么却更加烦躁了。
四月二十五日,红军先头部队迅速而秘密地抵达了金沙江边的石鼓渡口。这是金沙江上游的重要渡口之一,是通往康藏地区的重要门户,位于长江上游的大拐弯处。石鼓小镇坐落在玉龙雪山西麓的半山上,土木结构的民居顺着山势层叠。这里的敌情是:民团头目汪家鼎已经把所有船只撤到了北岸,民团就散布在北岸的山坡上。赶到石鼓的红军只找到一条船,于是动员船工和民工赶扎竹筏和木排。同时,一部分官兵用唯一的这条船先渡到了江北。上了金沙江北岸,红军官兵立即开始沿江搜索,那些民团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第二天,红军大部队到达石鼓,控制了从石鼓到上游巨甸百余里的两岸滩头。红军聚集在金沙江南岸,为了征集船只,贺龙给丽江石鼓区鲁桥乡的开明绅士王赞贤先生写了一封信。这封措辞文雅而又古旧的信件被王先生的子孙们保存了很长时间:
赞贤先生大鉴:
此次大军道经贵地,因事先未遣派员拜谒左右,以致有惊台端。兹为冰释,万希请勿疑惧。闻贵地渡河船筏,一律隐藏东岸,此诚不幸之至,字到请阁下将渡河船筏并派人驶来,以便大军北渡。事竣当给重重劳金,决不至误。
第三路军总司令 贺龙
阴历三月初五
自四月二十五日开始,红二军团先后在石鼓附近开设了五个渡口,依靠征集来的六只木船和一批竹筏、木排,动员了当地的二十八位船工,往返于金沙江两岸;红六军团在上游的巨甸征集了七条木船,数十名船工不分昼夜来回运送红军。船只小坐不了多少人,就有红军官兵在船后用绳子拖上一根巨大的木头,然后他们抱着木头漂过去。至四月二十八日,红二、红六军团一万七千多人马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龙云无言以对蒋介石。
蒋介石对龙云甩下的一句话是:“兵无常守!”
此时国民党军虽已十分清楚红二、红六军团马上就要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但无奈各路部队都已被长时间的追击弄得疲惫不堪,加之实在无法忍受藏区的高原气候和物资匮乏,于是无论是滇军还是国民党中央军都在金沙江边停了下来。
渡过了金沙江的红军继续向北,迎面是连绵的大雪山。
哈巴雪山海拔五千多米。来自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红军第一次感受到翻越雪山的艰难。从山脚到山顶,哈巴雪山在金沙江边直入云霄,从闷热的峡谷底端到寒冷的雪线以上,红军官兵还都穿着单衣,干部们急忙喊:“把背包打开!把被子披上!”巨大的“之”字行队伍在雪山上显得格外渺小,随着海拔的升高,红军长长的攀登队伍明显地缓慢下来。接近山顶的时候,风狂雪暴,贺龙不断地说:“不准停下来!不准坐下!赶快走!”因为绝不能在雪山上过夜,红军那一天走了十几个小时。萧克说:“上下山一百五十多里。”
红二、红六军团对翻越哈巴雪山写有行军总结报告:
我们渡过金沙江向中甸前进,中部经过一个很大的雪山,这是事先不很清楚的,因此未曾有充分的政治动员和准备工作,结果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以致死亡近百。自百松到茨乌,走错了路,过了一雪山死亡亦数十,由东南又多过一雪山,四师当时因前面被番民破坏道路阻碍我军部队走不动,后面部队仍在山上,突然天变下大雪,冻死四十人,十三团亦因前面队伍走不动停止被冻死者近三十人,六师亦死亡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