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北斗高悬(第3/23页)
八月三日,红二十五军自陕西凤县越过省界,手枪团和军部交通队一部化装潜入了甘肃两当县,策应随后开来的先头部队迅速攻占了县城。两当县县长朱志和声称自己率县保安队“奋勇抵御七小时之久”,而实际上红军杀声一起,他已逃出县城十里远了。红军俘虏了县城保安队数十人,处决了保安队副队长乔玉亮和第三分队队长朱玉川,把县政府里的文件档案搜集了之后,迅速穿城而过。红军的队伍出县城北门径直向北,翻越了麦积山,直逼天水城下。
攻击天水的行动是佯动。这座县城一共有五座城门,要打下来并不容易,红军攻击的目的是要把西面的敌人调回来,然后乘虚西进。九日晚,红军主力沿着天水城南边的一条小河悄然向西,而副军长徐海东亲自率领二二三团二营猛攻天水城的北关,在占领了北关之后,他们放火点燃了一座造币厂,大火熊熊燃烧之后,二营的红军官兵迅速撤离。天亮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地方吃早饭了。红军攻击天水的行动令国民党军大为吃惊,国民党军第三军第十二师的一个旅奉命紧急回援,结果被红军袭击了后卫部队。
绕过天水向北,就是那条横贯陕甘的渭河了。此时,国民党军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滞留在天水东北面的清水县附近,始终踌躇不前,与红二十五军隔河对峙。红二十五军遂决定从天水西面的新阳镇附近渡过渭河,以避免与牟中珩的第一一四师交火,同时还可以把身后追击的敌人甩开。
在渭河边,军部一面派人去筹集粮食,一面向当地百姓打听过河的事。当地的一位老人告诉徐海东,这里就是当年诸葛亮收姜维的天水关。徐海东看了地形后,决定先派一个连渡河,占领对岸的一座小庙,以掩护主力的渡河行动。由于只找到了一条小船,红军官兵们就弄来了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待小船到达河对岸后,再利用河两岸的大树把绳子固定好,然后官兵们头顶着枪支弹药沿着绳子溜过去。但筹集粮食的工作却没这么顺利。河边的镇子四周都有围寨,镇子里的地主武装不敢出击,但是民团也不让红军进去,筹粮干部无论怎么做工作,寨门就是不开。红军官兵想出个办法,他们把连队的水压机枪弄来了,用布包上,伪装成一门大炮,声言如果再不开寨门就用炮轰。结果,镇子里的地主武装吓坏了,乖乖地把寨门打开。等筹粮的红军背着粮食返回渡口时,大部分官兵已经渡过河了,他们看见那条唯一的小船上坐着红二十五军的七名女红军和几名重伤员,船上的女红军们直朝他们喊:“你们也上来吧!”
红二十五军“七仙女”渡过渭河时的情形,恰巧被两当县城里的一位照相师傅拍了下来,这张珍贵的照片至今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红军渡过了渭河,蒋介石焦急万分,他不断地发出电报,命河南、河北等地的国民党军向天水方向增援。八月十日,蒋介石在电报中说:“查徐海东匪西窜原因在策应朱、毛。我军应采取内线作战要领,先以优势兵力迅速解决徐匪,再行以全力回击朱匪。”蒋介石的这番话,足以证明红二十五军牵制国民党军队以减轻主力红军军事压力的意图已经初显成效。
渡过了渭河的徐海东心里有点不踏实。
应该说,部队没有遇到国民党军队的阻击,顺利地渡过了渭河,这是有很大侥幸成分的。可是,一旦过了河发展不顺,想走回头路,在军事上就十分危险了。吃了晚饭,徐海东找到吴焕先说:“我们能接到中央更好,接不到,这条水是个大害。往回走准带尾巴,就是背水作战,搞不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吴焕先说:“我对渭水也有考虑。假如遇到敌人,怎么过好?不打死些,也要淹死些。”
渡过渭河之后的行动让吴焕先和徐海东思量了一夜。
第二天,八月十一日,红二十五军攻击并占领了秦安县城。
得知红军攻击两当县城后一路西进,接着又渡过了渭河开始北上,秦安县县长杨天柱已经有好几天寝食不宁了。他向上级请求派部队前来守城,但是请求没有任何回音。他知道红军一旦攻城定会凶多吉少,于是命令全城三千多家商户百姓将财物粮食设法藏匿,男女老幼一律出城躲避。藏匿财物和争相出城的举动持续了好几天,秦安县城终于成了一座空城。上午十点,红军到了,攻击县城的第一枪跟着就打响了。此刻,防守秦安县城的只有县保安队,一共五十四个保安员,除了放哨和担任其他任务的之外,实际守城的只有三十一人。秦安是一个大县城,由一座老城和三座边城组成,仅城门就有十二座。每座城门的防守兵力还不足三人。红军的枪声一响,保安队队员立即跑了。红军分三路攀城而上,打死了几个保安队队员后,秦安县城落在了红军手中。杨天柱看见红军来了才跑的,由于过度惊恐,他在事后写给“上级”的报告中居然说他看见红军官兵“额前系以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