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路在何方(第11/19页)
广东仁化县城口镇是个隘口,南面的粤军严阵以待,北面是无路的大山,这里是中央红军西进的唯一通道。
情报说,城口镇内没有粤军防守,只有几百人的民团。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就是从袭击城口镇开始的。
担任袭击任务的是第一军团二师六团一营。年仅二十三岁的一营营长曾保堂,家乡就在部队刚刚经过的江西信丰。他一九二八年参加农民起义,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机智勇敢的红军指挥员。此刻,曾保堂面临的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城口镇内的敌人虽并不强大,但要求他的营一昼夜间奔袭二百二十里,这无论如何都是难以做到的。团里要求他去军团部领受任务,曾保堂到达军团部时,看见军团长林彪神情有点忧郁,在铺盖上半靠着不说话,政委聂荣臻和参谋长左权正在分析地图。左权交代:一营必须按时到达城口镇,不然湘军先到就麻烦了。聂荣臻说:“保堂,那是红军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它!几万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托付给你们营了。回去一定要向战士们讲清楚!现在,把参谋长交代的任务给我重复一遍。”临走时,曾保堂向军团长林彪请示,林彪只说了一句话:“按照命令执行吧。”
二师六团团长朱水秋和政委王集成把团侦察排加强给了一营,并且派来了曾在这个营代理过营长的团参谋唐振旁协助指挥作战,团俱乐部主任余勋光也被派来协助做政治工作。经过加强的一营官兵们吃了一顿很饱的晚饭,每人还携带了够一天食用的米饭团子,临时又补充了弹药,连排长作战动员会议也开过了。十一月一日黄昏时分,一营出发了,序列是侦察排、机枪排、一连、二连、三连。按照参谋长左权的指示,全营官兵都上了刺刀,排成四路,疾速跑步前进。一营沿着大路没跑出多远,就看见了碉堡。碉堡上传来严厉的询问声,战士们有点紧张,但是前面的侦察排已经回答了:“老子是中央军!诈诈唬唬的小心把红军引来!”结果,就这样过去了。后来又不断地遇到碉堡,每一个碉堡都无声无息,可能是第一个碉堡里的敌人已经把“别惹中央军”的意思挨个通知了下去。天亮的时候,曾保堂看了看自己的队伍,掉队的不多,但干部们的肩上都多了好几支枪。趁着在树林里吃早饭的空隙,曾保堂在地图上一量,发现这一夜竟然跑了一百五十多里路。本打算让部队休息一下,但是怕一休息就睡着了,于是决定连续赶路。第二天黄昏来临时,曾保堂看见了前面的城口镇。
这是一个被几条河渠环抱着的小镇,镇前有一座木桥,要想占领镇子必须从桥上过去。曾保堂部署了两个连攻击两侧的碉堡,又选择了十几名水性好的战士分别从木桥的上、下游泅水过去,然后自己带领侦察排强行闯桥。桥头草棚子里的敌人正在灯下赌博,一个哨兵在草棚外来回晃荡。红军走近了,哨兵喊:“什么人?”红军战士答:“中央军!叫你们当官的出来说话!”红军说着话脚步却没停。哨兵慌了,回头喊:“班长!中央军兄弟要过桥!让不让过?”棚子里说:“是陈长官的队伍吧?先过来一个问问。”棚子里的话音还没落,棚外的哨兵已被红军扑倒,接着一颗手榴弹就在草棚子里爆炸了。侦察排在爆炸声中从木桥上一拥而过。这里的枪声一响,迂回的连队也开了枪,驻扎在镇子里的民团团长吓坏了,当即决定逃跑,结果刚出镇子就被包抄过来的红军俘虏了。一营迅速控制了城口全镇,而国民党军的大部队此时还没有到达,城口这个隘口要道已经扫清了。曾保堂命令三连一排长和一个班的战士赶快吃点东西,然后往回跑,把战斗结果报到军团部去。一排长带着一个班走了之后,一营的官兵虽已万分疲惫,但还是不敢睡觉,因为敌人一旦压过来,守住这个通道必会是一场血战。
曾保堂没睡,但一夜无事。第二天上午十点,哨兵抓到了几个便衣侦察员,一审问,曾保堂吓出了一身冷汗:国民党军的一个师已于昨天晚上六时到达城口镇附近。这个师几乎是与一营同时到达的,当曾保堂强行闯桥的时候,他们距离城口镇仅仅还有十公里的路程。但是,从城口镇方向突然传来的枪声令这个师停下了脚步,他们截住了几个从镇子里逃出来的民团士兵,惊慌的民团士兵对他们说镇子已经被红军主力占领了。结果,这个师立即往回撤,一撤就撤出了四十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