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绚丽之梦(第5/18页)
面对国民党的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一条出路:起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零时后爆发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打响的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起义的主要策划者是: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起义的军事指挥者是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南昌起义在军事上迅速取得了胜利,天亮的时候,起义军已完全解除了敌对部队的武装。八月三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起义军开始南下广东,一路上不断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作战。由于许多起义官兵并不了解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因此部队在艰难的征战中开始出现混乱。先是第二十军的参谋长带领一个团脱离了起义军,接着第十一军代理军长蔡廷锴带领除二十四师外的官兵也脱离了起义军。起义军还没到达抚州,就已减员六千以上,弹药也损失了一半。接着,起义军在江西瑞金和福建汀州的战斗中遭遇重创,数千伤员被安置在当地的一所教会医院里。教会医院的院长名叫傅连暲,这个当时信奉上帝的中国医生,此后将他个人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密相连,一直到数十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严峻的形势使起义军被迫作出决定:向西,前往海陆丰地区,因为彭湃曾在那里组织过农民暴动,在已有群众基础的土地上可以发动更大规模的起义。但是,随着国民党军增援部队的不断到达,起义部队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为了保存干部,起义后成立的革命委员会决定解散组织,部队撤离。只是这个决定还没来得及传达,国民党军的猛烈进攻又开始了。贺龙的第二十军一师和二师均被打散,只有第十一军二十四师的千余人突围了出去。至此,参加南昌起义的所有部队由两万人只剩下不到两千人。第九军军长朱德这时站了出来,并讲出了他一生中那句著名的话:“不愿意继续奋斗的,可以走;继续革命的留下,我是要继续革命的。”留下的人数大约是八百。在这些“愿意继续奋斗”的青年中,有七十三团二十六岁的政治指导员陈毅。
这时候,在中国国土的中部,田野上的稻子熟了,秋收的时刻到了——秋收是中国农村中各类矛盾一触即发的时刻,因为无论收成如何,甚至是无论有没有收成,农民们都要交租子了。熟悉中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共产党人懂得,这是一个发动革命的大好时机。
一九二七年八月,中共湖南省委突然得知: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但是没能准时赶到南昌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此刻正滞留在江西西北部的修水、铜鼓一带,而平江、浏阳等地的工农义勇队和安源煤矿的一部分工人武装也恰好聚集在这一带。于是中共湖南省委立即决定:利用这些武装力量实施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岳阳、安源七个县镇的秋收起义。同时决定:起义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发动,任命毛泽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八月底,毛泽东到达安源。他寻找到那些武装起来的矿工和已被共产党控制的矿警队,然后召集了包括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副团长余洒度在内的起义领导人开会,正式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任命余洒度为师长。但是,当这支刚刚成立的成分复杂的部队准备攻打长沙的时候,国民党长沙卫戍司令部已经获得了情报。国民党军火速调动部队,宣布长沙全城戒严,并且开始大规模地捕杀共产党人。
毛泽东在前往铜鼓时,也被地方民团抓住了,当时他装扮成了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可以肯定地说,民团的兵丁根本没能把面前这个手拿雨伞、穿着长衫的人的真实身份搞清楚,不然他们不会在毛泽东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十块银元时,便那么迅速地把钱收下并且随即决定放了他。但是,民团队队长反对放了毛泽东,他认定这是一个危险的共产党,坚持要把毛泽东带到民团团部执行枪决。面临死亡的毛泽东决定逃跑。在距离民团团部仅剩两百米的地方,毛泽东终于找到逃跑的机会。他一直跑到一个水塘边的茅草丛中藏了起来。民团的兵丁来回搜查,几次从他藏身的地方走过,但直到天黑下来也没发现他。毛泽东在民团兵丁放弃搜捕之后开始赶路。雨伞早就丢了,脚上的鞋也不知去向,光脚赶路使毛泽东的脚肿痛得厉害,幸好他遇到了一位农民。没人知道毛泽东对这位农民说了些什么,这位农民不但为毛泽东提供了食物和住处,第二天当毛泽东再次上路的时候,他身上居然已经有了钱。毛泽东花七元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干粮,最后安全到达了铜鼓起义军驻地。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与死神迎面相遇却又绝处逢生。自一九二七年九月从湖南的那片茅草丛中脱险之后,毛泽东再也没有遇到过任何危及生命的危险,哪怕是被子弹或弹片轻微擦伤或者被炮弹掀起的土块石头碰一下。他是所有身经百战的共产党高级将领中唯一一位身上没有留下任何战争痕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