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屯边大计(第3/4页)

想来想去,还是要得到朝廷的书面保证才行,屯田要形成制度,才能保证西北的长治久安。

于是我又上了一封奏章,说明了西北冗兵与屯田的困难,这一次却足足等了一个月的时间,方才等到了朝廷的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太宗皇帝的三皇子赵恒。

“原来是他啊——”我接到信使的报告后笑了出来。

“大人何故发笑?”王石雷有些不解地看着我问道。

“石雷你有所不知啊!”我笑着说道,“这位三皇子乃是当今皇帝的爱子,恐怕很有可能登临大宝,不过他的年纪毕竟小了些,皇帝派他前来西北协助我处理屯田事宜,其实只是为了给我张虎皮而已,借着这位皇子亲王的名义,办起事来就方便多了。”

“原来如此!”王石雷恍然大悟,可是又苦着脸问道,“好是好,可是这些皇亲国戚很麻烦的,一个招待不好,恐怕日后有芥蒂。”

我摆了摆手道,“这个却不是问题,对待这种年纪轻轻的皇亲,远比对付垂垂老矣的重臣们轻松得多,办法不外乎三个!”

“敢问大人是哪三个字?”王石雷被我提起了兴趣。

“第一,就是蒙。”我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些年轻人,平时呆在皇城,什么事情都没有见识过,到了下面,还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行得通的事情就说好话,行不通的事情就极力宣扬危害,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说一旦做了这事儿,皇帝会如何如何,要知道,皇子们最忌惮的就是皇帝的看法,这可是关系到他们能不能成为储君登上大宝的关键!不管什么时候,你一提这个准灵!”

“第二,就是拖。要知道年轻人最是没有耐性,只要不是太关心的事情,今天说了,明天可能就忘记了!所以办不了又拒绝不得的事情,就要靠拖了,日子一久,他自然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王石雷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那第三个办法是什么呢?”

“混——”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混?”王石雷有些不解地问道。

“没错,就是混!”我解释道,“所谓党同伐异,皇子也不例外,只要你肯放下身架,同他混到一处,就是自己人,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这才是上上之策!比如说如今的老太师潘仲询,为何能够深得两代皇帝的重新,礼遇有加,稳立官场数十年而不倒?就是因为他与太祖还有当今是打小玩出来的交情,这可是非同小可啊!若非叛国,有什么揭不过去的?”

三皇子赵恒来到绥德城的时候,我安排了隆重的迎接仪式。

迎接仪式的规模虽然算不得很大,但是却充满了西北的特色,这样令从来没有出过京师的赵恒感到非常地新鲜有趣。无论是绥德城中百姓代表打出的万民伞还是由长住西北的各族商人献上的小礼物,都使他觉得此行不虚。

以我现在的身份,枢密院副使兼任陕西安抚使、崇仪正使,已经是封疆大吏了,况且又是有战功的大将,即便是皇帝也要另眼看待,自然不可能同赵恒混到一处的,因此这个接待钦差皇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王石雷的身上。

“反正你也需要同未来的皇帝打好关系嘛,可能有机会封侯拜相的哦!”我如是对王石雷全说道。

王石雷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千斤重担,好在他的年纪也不大,又游走过西北各地,风物人情非常熟悉,将一个呆呆的三皇子赵恒倒也哄得团团转,直到离开西北的时候,还对王石雷的热情念念不忘,最后甚至问我是否可以将王石雷让给他?

“难啊——”我非常无奈地回答道。

“为何?”赵恒非常诧异地问道。

在西北的这一段儿时间里面,我挑选了很多国宝级的文物赠送给他,这使素来喜欢附庸风雅的三皇子非常高兴,因此当我直接拒绝他的提议时,赵恒感到非常不能理解。

“殿下——”我看了看四下无人,故意压低了声音对赵恒说道,“请恕臣直言,韩王殿下是皇上心目中最佳的继承人,将来整个天下都是殿下的,我们这些臣子在哪里不都是魏殿下做事?况且现在以皇子身份结交外臣,并非明智之举,皇上虽然英明,却也忌讳这个,为殿下计,还是让王大人留在西北为好。当然了,这只是微臣的一点愚见,仅供殿下参考,如何取舍,还是要看殿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