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辛亥革命知见(第8/11页)

葛文《集中镇江孤军前进》章言:

朱瑞叫我负责起草有关作战和其他各项重要命令等。我因六七年来担任着队长和教官,又看过黄郛所带回的重要书刊,对于这些事情多少有些研究和把握,朱向来是知道的……我们部队在杭州出发时,受汤都督(寿潜)的命令,归“联军总司令”徐绍桢指挥进攻南京,所以我们到了镇江就一切向徐请示报告,徐亦很客气对待。但这时他的第九镇经过秣陵关、雨花台的挫折,手头已无多少兵力,而且有些部下妙手空空的,还要自封为军长师长,需索饷项,要求补充装备,弄得他很为难。他看我们来势不小,却一点都不向他要求什么,他反觉不好意思,自动问我们有何需要。我们……希望若干带路作向导的人,若干夫子帮助搬运物品。他……把自己身边仅存的卫队骑兵一排(排长谢祖康,陆师毕业,朱瑞后期同学)拨给浙军使调。我们……还希望领到些南京地图,这却难了,徐自己也没有几张,就叫参谋拿一份给朱瑞使用,别的再想法。前面曾说到,光绪卅三年蒋尊簋曾派我同朱瑞等去南京看秋操,当时我曾领到过……演习地点的地图共四张……恰巧这几张图被我带了出来……说来好笑,总算靠了我的四张图和徐给朱的几张图,就完成此次作战任务。

沪军都督府,和浙江的上海兵站,对我们的供应实在好……我们的炮是老式的,所备炮弹极少,作战起来是很困难的。黄郛得知此事,立刻叫高昌庙制造局查明还存有哪些炮弹堪以拨用。据报合于我军这种炮的炮弹已没有了,倒有新式的管退山炮十二门,还是根据买来的外国样品仿造的,业经试放,成绩甚好,炮弹亦不少。我们立派炮兵营管带张国威(湖北人,浙江武备第三期毕业,留日士官炮科以优秀生毕业)去检查,复称:“炮弹充足,炮极好。”黄立即将十二门新炮全部拨给浙军……我们得到这些炮如获至宝,但是炮队的马匹出发时带的本来不够,炮队组织既有改变,马更不够,于是由沪军都督府设法买进跑马厅淘汰下来不适合竞赛的马,向各马车行商量贴给费用,掉给已经教好的马。所以我们的炮就很快活动自如了。

在镇江集中准备的浙军当时所遇到的极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同联军总司令部经过多日联系,看出了他们对于克服南京没有把握,也没有很多打算……他们所谓什么军什么军,看来都是有军无队,有官无兵似的,我们看到镇江街上到处正在招兵。据探报,张勋的兵号称四十营,就人数概算,兵力比我们至少大三倍……我们觉得既然众寡悬殊,与其坐待来攻,不如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给敌人以各个击破,倒是上策。我们恳商了徐绍桢……我们估计,他的苏军、镇军等若干部队还是比较有些把握的,同时另接沪电,桂军黎天才部要从上海开到,粤军不久也就可到达,我们也多少放心了一些。于是就商定了于九月三十日由镇江向南京挺进。计自杭州光复以来,到此才只半个月……当时形势,不但敌众我寡,而且南京又是所谓龙蟠虎踞的石头城,要是进行真面目的攻守战,不要说浙军的四千多人,就是举江南和浙江所有各色部队会攻,亦非短时期所能攻破。但武昌既那样紧急,而山东方面又频传张怀芝兵即将南下援宁,形势是愈迟愈于我不利,目前之计只有速战速决,说得不好听些,就是孤注一掷。徐绍桢新败无力,未能看到此点,陷于消极。我们浙军乳犊不怕虎,既得徐同意,就贸然而进……这时黎天才军适到镇江,他因在上海早闻浙军声望,向我们暗中表示愿听指挥。我们认为他是“联军”的一部友军,虽兵力不过数百,也应一切服从徐总司令,我们愿尽可能从旁帮助……我们就拨谢祖康骑兵排的大半由谢指挥,去帮助黎军攻取幕府山……谢很熟悉情形,带黎军由捷径进袭……一举成功,谢仍旧还浙军本队。其时外传浙军分兵同黎部攻占了幕府山,即是此事。其实是徐绍桢的兵借给了浙军,而浙军又借给广西军的,仅此二三十名骑兵,却因此使南京守军镇慑于浙军的威力。

葛文记载进攻南京的战事甚详,我只能摘录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