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高澄遇刺谜案(第9/11页)

数以年计的装傻,其中的痛苦有谁能体验。不敢与人多交往,多说话,睡觉说梦话也会被人察觉。为防止露出马脚,被他人看破,高洋只和李祖娥一个人睡,姬妾虽多,从来不碰。高洋和李祖娥深厚的感情建立在这一段共患难的基础上。日后高洋酗酒,凶性大发,几乎所有人都被他折磨过,包括母亲娄昭君,唯独未碰过李祖娥一根指头。

高洋不是神经过敏,所处环境异常凶险。高澄一直未停止对高洋的怀疑,据崔暹说,高澄曾怀疑高洋装傻,准备收拾他。崔暹认为高洋真傻:有一次朝会,我用手扳打二郎后背。二郎非但不生气,反而用手里的犀牛角手板换我的竹手板,还玩得津津有味,以此看,纯粹痴人。

一个人或许会看走眼,但不会所有人都看走眼。高澄终于相信二弟是个傻瓜,对人道:“此人能得到荣华富贵,相书上怎么解释得通?”

世上装傻充愣的人不少,像高洋一装近十年,骗过所有人的眼睛确实少有。当他果断平息叛乱时人们惊诧万分。这样一个人,又和刺客有关连,怎么不让人有所怀疑。

也就是说,东柏堂事件不是偶然的事,而是一起阴谋,是鲜卑贵族与汉人豪强争权夺利、高洋夺嫡的阴谋。六名刺客之中既有鲜卑贵族的人,也有高洋的人,甚至可能有保皇党和侯景的人,只不过受辱的兰京阴差阳错变成主谋。历史中同类事件层出不穷,林肯和肯尼迪均是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而被刺杀。谋杀者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再过些日子高澄就要做皇帝了,刺杀皇帝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陈元康挡在高澄身前挡刀的时候,高澄说了四个字:“可惜!可惜!”他为什么事情感到可惜?为陈元康?为自己?还是为天下?

御史贾子儒一句话点中高澄命运,“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将军脸薄眄速,非帝王相也。”脸薄,脸长得不厚重;眄速则指眼神流动很快。高澄轻率不稳重、心浮气躁等性格弱点全部表现在一双眸子里,他的敌人恰恰利用了这一弱点从王府内部布局进行刺杀。

性格决定人生,高澄注定只能做一件嫁衣,一件北齐王朝和高洋不可替代的华丽嫁衣。

飞龙在天

抛掉伪装的高洋决计废掉东魏皇帝开创新王朝。高氏父子对旧王朝皇帝的态度截然不同,高欢毕恭毕敬,高澄蔑视傲慢,而高洋则赤裸裸的恐吓。高洋去晋阳霸府接收军队前带八千甲兵入宫晋见皇帝。两百名盔明甲亮手按刀剑的武士簇拥高洋登阶上殿,高洋甚至不和皇帝说话,让人传了一句话:“臣有家事,须去晋阳。”说罢,不等皇帝批准,拜了两拜,转身离去。尚未从高澄去世的喜悦中走出来的孝静皇帝犹如当头一盆冷水,遥望高洋的背影叹息道:“此人不像容我之人,真不知朕会死在哪一天。”

高洋武装到牙齿,不给孝静帝一点机会,莫说皇帝没有杀他的计划,即使有的话,高洋随身护卫两百余人,殿外有八千甲兵,谁敢动手。甲兵登上昭阳殿石阶,孝静帝预感到末日来临,他的预感非常正确。

高洋到晋阳,大会霸府文武,神采飞扬,谈笑风生,思维敏锐,与那个流鼻涕的大呆瓜判若两人。为取悦鲜卑勋贵,高洋一改高澄亲汉人的倾向,将崔暹和崔季舒各自抽了两百鞭子发配边疆。人们这才意识到,高家二郎是一个深藏不露的绝顶高手。

谁也不曾想到,年级轻轻的高洋抛出一个疯狂的计划,做皇帝。

大家的震惊刚刚平息,又来了一次。高欢不敢做的事儿,高澄未曾做的事儿,高洋一接手高氏家族就敢做。

反对!一片反对声!娄昭君坚决反对,言词尖酸道:“你的父亲像龙,你的兄长如虎,他们都不敢妄据天位,一生为臣,你是什么人,敢做舜、禹禅让之事。”

一个政权能否长久维持下去绝对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文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靠封建道德。你可以说孔子迂腐,但在这一件事情上孔子大师高瞻远瞩。礼乐崩坏,八百年的周王朝灭亡了,周朝存在八百年全靠道德文化维系。秦始皇不相信文化的力量,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刘邦建国约法三章,并非不讲法律,是法律为文化服务。汉武帝复兴儒学,汉王朝先后四百余年。这一切被曹丕破坏了,社会风气急转直下,人们都不讲忠义了。司马氏一家火上浇油,继续改朝换代,弱肉强食、狡诈厚黑得势。其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政权更替,强者称王,这都不奇怪,因为统治者做出样子来了。所以当东晋明帝司马绍听王导讲先人创业故事的时候羞得把脸伏在床上叹息道:“若如此,晋朝基业安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