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壁绝唱(第5/8页)

宇文泰出自鲜卑贵族,鲜卑贵族非文化高门,基本可以说是一个文盲,故而,后人认可这番法家言论出自苏绰与宇文泰的谈话。执行苏绰“用官论”最好的不是宇文泰而是高欢。高欢用贪官,高澄反贪官,父子一台戏。反腐一抓就灵,东魏国力日益强大。

宇文泰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尤其邙山大败后兵员锐减,宇文泰意识到再不变革,西魏国只有死路一条。苏绰的出现令宇文泰非常兴奋,当即任用苏绰担任大行台左丞,不久升任西魏国财务大臣,大行台度支尚书,司农卿。西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苏绰提出恢复周礼,模仿周王朝建立官制、改编军队,建设新文化。用一个崭新的国家对抗东魏和江南的梁朝。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每个国家都有统治阶级,奴隶社会有奴隶主,封建社会有地主,资本主义有资本家,这是马克思告诉我们的。按照老马的理论,既得利益集团就是统治阶级。那么,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就是让这部分人做统治阶级。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起来,那纯是扯淡了,都富起来谁是被统治阶级?谁捡垃圾,谁去打工,谁挖煤。即使资本主义的天堂美国也有穷人,有服务员,有性服务者,有乞丐。美国的穷人之所以比我们的穷人过得好,那是因为美国可以欠债,为什么可以欠债,因为老子拳头大。

必须创造出一个强大的统治集团来保卫新的王国。让谁先富起来呢?

在中国,在中国历史,有一个有趣的规律:政治决定富人。宇文泰和苏绰开始创造富人。

西魏是在战争中诞生的,亟须强大的军队来对抗来自关外的敌人,军队是西魏立国的基础。国家财产的分配向军功集团倾斜,既得利益集团必然由军队中产生。这样的统治集团可以挥舞拳头去欠债,去掠夺财富,抓奴隶。

西魏军队起初全是鲜卑人,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贺拔岳的武川军团和侯莫陈悦军团的降兵;二是随元修皇帝入关的北魏禁军;三是抓获的东魏兵。沙苑会战后,西魏的军队一度达到十万人。两次邙山战役的失利,西魏军丧失军队达六万人之多。为补充兵员,宇文泰万般无奈之下改变五胡入中原以来兵农分离的政策,正式征召汉人入伍参军。

北魏国最大的矛盾是鲜卑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文化和语言都不相同。以前鲜卑人和汉人当兵的当兵,种地的种地,互不干涉,现在把鲜卑人和汉人弄来一起当兵,怎么和平相处。

北魏国自打成立那一天起,汉人和鲜卑人就玩打架,国史之狱、太武灭佛、孝文汉化、六镇起义,一直打到河阴事变。如何才能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打架,宇文泰和苏绰下足功夫,玩了一系列的花招。

鲜卑人希望回到部落制,拓跋鲜卑有一种古老的制度,八部鲜卑。原始拓跋部首领拓跋邻将“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的众多部落分成七个大部落,分别交给七个兄弟管理,连同帝室合称八部。八部鲜卑是北魏帝国雏形,八部鲜卑人是帝国血统最高贵的人。每逢魏国皇帝的登基大典,总要举行新皇帝与七个部落的后人黑毡蒙头向西拜天的仪式,高欢就蒙过一次头。高欢蒙头属于假冒伪劣产品,却引以为荣,不仅仅高欢,所有的鲜卑人都渴望加入到八部鲜卑里。

顺应鲜卑人的诉求,宇文泰把国家分成八大部落、三十六部落及九十九小部落,部落最高长官叫做柱国大将军。柱国大将军原本是北魏孝庄帝为表彰尔朱荣的盖世武功新创的官位,列丞相之上。尔朱荣死后,尔朱兆和高欢先后拒绝接受柱国大将军的称号,此官废除。西魏皇帝元宝炬称帝,宇文泰无官可赏,于是又拿出柱国大将军的帽子戴上。

柱国大将军专为功高不赏的人设立,宇文泰当得不安心,西魏皇帝元宝炬也是如芒在背,陆续提拔了一些功臣担任此官职。现在正好凑足八位,拿出这个名号作为八部的最高官衔。除宇文泰,还有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和侯莫陈崇等七位柱国大将军。

七大柱国各有各的背景,均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坐。元欣是皇族;李弼是降附宇文泰的侯莫陈悦军队的领导者;独孤信乃贺拔胜部属,贺拔胜病死,独孤信全盘接收亲贺拔胜的势力;赵贵、侯莫陈崇是贺拔岳当年的将领;李虎出自武川,跟随元修皇帝入关,深得元宝炬皇帝信任,长期统领禁卫军,与皇室关系密切。只有于谨是宇文泰的嫡系亲信,但于谨成名早于宇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