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帝之死(第5/17页)

拓跋衍嘿嘿一笑,率几名贴身武士出得城来,对张欣泰道:“你不过想让我退兵罢了,我守此城,你纵有战船百万,休想得过。”

张欣泰淡淡道:“东西两城已被我攻下,邵阳洲不过一座孤城。若阁下退兵,我军绝不追赶!”

没有张欣泰求和,拓跋宏也要退兵,他不能等到夏天,夏天是南方人的天下。第二日,各路魏军拔营起寨,渡河北退。

齐军水师越过邵阳洲扑来,大大小小的战舰覆压河面,塞满河川。崔慧景和张欣泰立身楼船之上,远眺河面,东方鼓声大作,喊杀震天。张欣泰道:“崔公,萧哑动手啦!”萧哑是萧坦之的外号,因他长得肥胖黝黑,说话声音嘶哑,为人狠毒,所以有此称呼。张欣泰对萧坦之阳奉阴违,诛杀萧昭业不满,对他没有好印象。

萧坦之不能容忍魏军从容撤军,等到魏军半渡之时下达进攻命令。齐军战船迅速抢占淮河中的沙洲,将魏军拦为两段。钟离守军在沈文季、萧惠休率领下出城向后退的魏军发起攻击。

撤军前拓跋宏做出军事部署:皇帝和大队人马渡河先退,前将军杨播率三千步兵、五百骑兵在淮河南岸构筑防御阵地。

魏兵半渡之时,齐国水军发起攻击,占据河洲,断绝水路,将魏军五支部队隔绝在淮河南岸。形势危急,拓跋宏立马淮河北岸,手指河中黑压压的齐国战船,对诸将道:“无论是谁,若能击破河洲上的齐兵,封直阁将军。”

诏令传谕诸军,军主奚康生对身边战友道:“如果成功,一战扬名;如果命丧淮河,那是我的命!大丈夫岂能当断不断!”

奚康生马上英豪,攻打柔然汗国勇猛无双。他要让世人知道,在水里照旧是一名好汉。奚康生让士兵扎了一些木筏,堆满柴草,点燃之后,顺风放筏,烧向齐军船舰。烟火满河,奚康生率敢死队挥刀砍杀,一直杀上河洲。齐军抵挡不住,纷纷跳上战船逃走。奚康生勇夺河洲,南岸的魏兵才安全北撤。

杨播的人马拖在最后,拼死阻挡钟离齐军进攻。淮河水涨,慢慢湮灭沙洲,萧坦之指挥水军再度控制河面,对杨播魏军形成合围之势。杨播于南岸结成圆阵,步兵在外,骑兵在内。杨播身先士卒,奋力搏战。从上午杀到日落西山,杀死齐兵无数。

齐军不管白天夜晚,轮翻向杨播发起一波又一波进攻,一直打了三天两夜。杨播军队箭尽粮绝,齐军丝毫没有退意,越围人越多。河水迅急,波翻浪涌,拓跋宏只能站在北岸干着急,没办法。

如果坚持不下去,你就死定了。杨播有信念,一定要坚持下去。又是一天晨曦,春水渐渐消退,金亮亮的阳光照在河面,给万千战船渡上一层红光。魏军刚刚击退齐兵蛮牛般又一次冲锋,双方处于短暂宁静的间歇,战士们争着喘一口气。

突然,南岸三百魏骑从圆阵中冲出,跃入淮河,趟水抢占齐军河中战舰。浑身鲜血的杨播手持长刀登上船头,冲四周齐兵大吼道:“我今欲渡,能战者来!”齐国水军被杨播气势震慑,竟无一船上前,魏军趁机涉水过河退走。拓跋宏没有抛弃这支军队,一夜未眠,静静呆在淮河北岸等待。过了河便是魏骑的天下,拓跋宏紧紧握住杨播的手:“谢谢你,把朕的士兵带出来。”

这场战役,崔慧景最逍遥,他和张欣泰站在楼船最高层悠哉悠哉地渡过战争中最激烈的时刻。崔慧景所部齐军兵围邵阳洲,魏军大部队撤走,洲上仍有一万多人的队伍。魏将拓跋衍致信萧慧景,求战马五百匹,借道返归。

崔慧景一阵冷笑,借马回家想得美,下令将敌军包围,休得放走一人。张欣泰摆手道:“马不能借,人可以走。”崔慧景一脸疑惑:“为何?”张欣泰轻松道:“归师勿遏,古人畏之,兵在死地,不可轻视。打败这些残兵败将,不足以显示武功,一旦不胜,白白丧失前面的功劳。不如让他们赶快滚蛋。”

萧慧景同意,萧坦之生气了,心想我浴血奋战,你们两个坐收战功,不行,回去打小报告。回京之后,萧坦之在齐明帝萧鸾耳边嘀咕:“邵阳洲有死贼万人,慧景、欣泰纵而不取。”萧鸾半晌无语,既然放跑敌人,那么我没理由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