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功名起鹊洲(第4/9页)
古时长江江面宽阔,沙洲众多。鹊洲是长江中的一片沙洲,面积广大,在今安徽铜陵至繁昌段长江中。鹊头为铜陵西南鹊头山,鹊尾为繁昌东北三山,江流险要之处。
中央军的开局不算美妙。先锋殷孝祖勇敢且傲慢,每次打仗冲杀在前,鼓盖相随。冲锋带着仪仗队,撑着云盖,敲打战鼓,向敌军示威,向我军炫耀,生怕人们不知道他是殷孝祖。孙子兵法中讲“必死,可杀也”。将士们对殷孝祖的弱点看得清清楚楚,为其命运担忧。“如果敌人找十几个神射手,一起发射,殷将军想不死,都不可能。”
将士们的担忧成为现实。殷孝祖指挥军队攻打赭圻岭,陶亮发兵支援。中央军大都督刘休仁派将军江方兴增援,双方展开激战,敌军射杀殷孝祖。
前锋军团群龙无首,军官们支持沈攸之做临时统领。沈攸之一路军副将,江方兴二路军主将,论职务,论军衔,论资历,两人差不多。最重要的一条,江方兴参加了东征军,刚刚从东线回来。东线大捷,江方兴有功,怎么能屈尊沈攸之之下呢。
紧急关口,沈攸之表现得非常大度,主动带众将去见江方兴,推荐江方兴代理前锋统帅,自己心甘情愿做配角。沈攸之为人做事,极有目的性,知道孰轻孰重,不会像某些人大敌当前仍在钩心斗角,争名夺利。
江方兴大喜,中央军团结一致,人心稳定,总算稳住阵脚。随后,发起反击,反败为胜。浔阳军退守姥山,修筑防线,在巢湖口、白湖口建立水寨,水陆互为掎角之势,共守赭圻,中央军的攻势顿时停滞。恰在此时,张兴世指挥水军闪击巢湖口、白湖口的两座水寨,一举攻克。水战打响了,浔阳军水军主将陈庆进攻张兴世,有意思的是,两位将领均号龙骧将军。真龙假龙,凭本事说话。张兴世大败浔阳水军,投水而死者数千人。
浔阳军防线立时崩溃,陶亮急召孙冲之退兵鹊尾,防卫浓湖。赭圻留下薛常宝防守,成为一座孤城,被中央军团团围住。
叁 奇袭钱溪
浔阳主力军赶到鹊尾,铁骑两千,步兵三万,会合陶亮、孙冲之所部,水陆十多万军队封锁了大江。浔阳军主帅刘胡是个厉害角色,和张兴世一样,也是在伐蛮战争中书写了传奇。此人天生一张大黑脸,起名黝胡,黝黑得像胡须一样。长大之后,嫌黝胡拗口,单名胡。打南蛮,凶狠无比,成为野兽的代名词。小蛮子哭,大蛮吓唬:“刘胡来了!”
刘胡到达之后,第一任务便是接济赭圻粮食。浔阳军畏于张兴世水军的勇猛,不敢强攻张兴世。刘胡想出一招妙计,把米袋绑在浮排或船舱上,伪装翻船,船底朝天顺流而下,为赭圻城送米。
论起奸诈,刘胡比不过沈攸之。沈攸之站在江岸那么一瞧,小把戏,沉船吃水会那么深吗?派出船队检查,获取了一批大米。赭圻继续忍饥挨饿,中央军白米饭倒吃得滋润。刘胡没有得手,不死心,亲率一万步兵,趁着夜色,凿山开道,另辟一条小路送米。刘胡实在不走运,天光放亮,离赭圻城只隔一条小沟,差那么一点点便入城了。沈攸之得到探报,挥军杀来。浔阳军大败,刘胡受伤,丢粮弃甲而逃。
赭圻再坚固,没有粮食白搭,薛常宝开城突围。城池落入中央军手中,刘休仁的大本营移到赭圻城。
两军相峙近两个月,邓琬见战事久拖不决,继续增兵。雍州刺史袁率千艘楼船、二万襄阳兵抵达浓湖,浔阳军总兵力达到十五万。中央军十万。近三十万大军、数以千计的大小战船遮蔽大江,对峙于鹊尾。
浔阳军兵力占优,刘胡每每到袁帐中议事,提议发动进攻。袁不置可否,态度冷淡。他倒不是对刘胡有意见,东晋南朝士族瞧不起武人。袁虽为一军主帅,从来不着戎装,从来不谈战事,从来不和将领们交流,除了吟诗就是作赋。刘胡恨得牙根痒痒,你不打仗跑这儿干什么,索性再不提进攻的事儿。
刘胡军中缺米,后方补给未到,刘胡向袁借粮。这本是很正常的事,又不是有借无还。谁知袁晃荡着脑袋,答非所问:“我在建康还有两处住宅没有完工,正是用钱的时候。”刘胡鼻子没气歪了,心道:“你家修房子关军粮什么事,仗打败了,修你个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