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七兽闹凉州(第6/7页)
后秦皇帝姚兴一见面就喜欢上他,宠爱他超过功臣旧属。姚兴的弟弟姚邕总是重复一句话:“刘勃勃不可过于亲近。”
嫉妒!女人嫉妒别人长得比自己好看,男人嫉妒别人比自己有才。
聪明的姚兴以为看透姚邕的心理:“刘勃勃有济世之才,朕准备让他守卫大秦边疆,一道平定天下,你怎么能这样猜忌呢?”
“我观察刘勃勃有段时间了。”姚邕回答道,“刘勃勃对上傲慢无礼;对下手段残忍;对待去留随意轻率。贪婪狡猾,不讲仁义,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这样的人,陛下您过分宠爱,恐终为边患。”
姚兴沉默不语,他搞不清自己错了,还是姚邕错了。
不久,刘勃勃接过后秦安北将军的任命书,镇守朔方,北疆地区五个鲜卑部落以及其他杂族两万多部落成为刘勃勃的属下。他的任务是,召集匈奴旧部,监视北魏国举动。
人才不能浪费,姚兴要依靠刘勃勃的才智和铁弗匈奴的力量巩固后秦北疆,抵御日益强大的魏国。
令姚兴万万不曾想到的是,刘勃勃果真是个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趁后秦柴壁惨败之机,以后秦与北魏媾和为理由,和恩人姚兴决裂,还抢走柔然可汗社仑献给后秦的八千匹骏马,以打猎为由,袭杀岳父,收编老丈人的军队。
以残酷对待世界的残酷,是刘勃勃的信条。除了残酷,还有傲慢。
铁弗匈奴是南匈奴后裔,屠谷种,南匈奴入内后,自称汉朝外孙,改姓刘。狂妄的刘勃勃自认为匈奴是天之骄子,大禹的后代,比汉朝牛,不想沿用母姓。大禹的夏国没有姓氏,于是乎,自己给自己起个姓氏,下诏说:“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赫连氏。”意思是说帝王是天的儿子,伟大光耀与天相连,所以叫赫连。直系亲属之外的旁支后裔,起“铁伐”为姓,刚强锐利如铁,可以伐人。
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恢复大禹的王朝,以朔方为根据地建立匈奴夏国,发动了对后秦的战争。
国家初建,夏国臣子们讨论建都,一致同意定都高平:“陛下欲经营关中,宜先巩固根本,使人心有个寄托的地方。高平山川险固,土田饶沃,可以定都。”
赫连勃勃提出著名的骚扰战理论,他说:“我们现在大业草创,部众不多;姚兴一时之雄,诸将用命,关中未可图。如果固守一个城池,他必定全力进攻,我们人少,绝不是敌手。不如以骁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后,救后则击前,使敌人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过十年,岭北、河东之地尽为我有。待姚兴死后,取长安不在话下。”
赫连勃勃的战术是草原民族惯用伎俩,依靠骑兵机动性,抢了就跑,你不防备再来抢,搞得后秦国岭北诸城大白天城门紧闭。姚兴直晃脑袋,后悔莫及,每每叹气:“吾不用黄儿(姚邕的小名)之言,以至于此!”
游击战术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赫连勃勃缺乏雄心。如果这种骚扰战能够获得成功的话,匈奴人早在秦朝就入主中原了,用得着成吉思汗横扫千军的战术吗?
赫连勃勃军事战略是根据夏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军事实力来制定的。夏国兵力不足,属于游牧国家,马匹多,可以逐水草迁徙。加之它处于后秦、北魏和柔然三国交界之处,以上三国互相之间处于敌对状态,若受到后秦的攻击可以进入北魏的土地,如受到北魏的攻击可以进入后秦或柔然的境内,进退有地。
这种骚扰战术最大的弊端在于伤其皮肤不能伤其骨,难以获得足够的土地和人力,如果敌对国不出现大危机的话,根本不可能灭亡对方。
赫连勃勃卑劣的人品和无耻的军事战术都让人瞧不起。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轻蔑地称呼他叫屈孑,屈孑据说是鲜卑语的汉音,卑下的意思。就算是汉语也不是什么好词,屈服的残余分子。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称赫连勃勃为屈丐,意思相近。
凉州大乱。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为争夺姑臧打得不可开交,赫连勃勃也盯上凉州。此时,姑臧城易主了,南凉国主秃发傉檀成为姑臧的主人。说起来,秃发傉檀真不愧秃发鲜卑人中杰出的人才,他能在六只野兽垂涎欲滴的觊觎中兵不血刃进入凉州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