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慕容鲜卑的衰落(第4/7页)
公孙五楼献计时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吴兵轻果。这是北方人对东晋军队的普遍看法。桓温北伐时,慕容宙也曾说过,吴兵轻剽。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东晋军队打仗顺利的时候,以一当十勇猛顽强,一旦陷入生死搏斗会产生恐惧。习惯打顺风球,不会打逆风球。
为什么晋军没有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世兵,打不来前途,不想卖命。刘裕改变了这种情况,一批勇猛、有才干的下级军官和士兵飞快得到提升。从孟龙符战死可以看出,晋军充满建功的渴望,不再是以前那支轻果的军队。
慕容超轻启边衅,掳掠晋朝边民。刘裕师出有名,是反侵略战争,出师北伐,是统一战争,合乎道义。刘裕和慕容超的军事才干和军事经验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慕容超唯一优势就是地利,战争瞬息万变,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如何?号称固若金汤,不一样毫无用武之地吗?所以说,即便慕容超死守大岘山照旧会失败。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
慕容超苦苦等待秦国援兵时,姚兴的使者气势汹汹进入晋军大营,对刘裕下达最后通牒:“慕容燕国与我大秦相邻友善,今来告急,不会坐视不救,我大秦铁骑十万已至洛阳,晋军如不退兵,将长驱而进!”
刘裕听完,哈哈大笑,把秦国使者叫到身边,拍着肩膀说道:“你回去告诉姚兴,我本想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再取关、洛,如今他想来送死,那就让他快点来!”
刘穆之听说秦使到达,急忙赶到大帐,但秦国使者已经走了。刘裕笑着告诉他,我怎么怎么说的。刘穆之埋怨道:“平时事情无论大小,您都找我商量一下。这件事怎么贸然答复呢?此语不足以威慑敌人,相反却能激怒他。如果广固没有攻下,羌贼又至,我们怎么对付?”
刘裕嘿嘿一笑:“此是兵机,你不懂,所以我才没有告诉你。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如果姚兴真的想来救援广固的话,一定害怕我们知道,哪能事先派人通知,无非是在说大话,吓唬人。”
姚兴果然忙于应付凉州战乱,无暇顾及东方战争。外交恐吓未能奏效后,出于盟国的考虑,秦国一度派出一万人马驰援南燕,由于凉州吃紧,姚兴又把军队撤回关中,一兵一卒也没派。
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准备以割让大岘山以南土地、献良马千匹为条件,称藩于东晋。刘裕不同意,日夜加紧攻城。
晋军围困广固半年,抓获南燕巧匠张纲,制造出飞楼、冲车等各种攻城器具,城上火石弓矢完全失效。晋军站在飞楼之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上一举一动。
形势对南燕越来越不利,城中百姓潮水般涌出城外投降。慕容超与宠妃魏夫人登上城墙遥望,见晋兵军容整齐,声势浩大,握手相对哭泣。有人劝他投降,慕容超冷冷道:“国家废兴是天命,我宁可奋剑决死,不会衔璧求生!”
晋军发起最后的总攻,四面一起攻城,燕人打开城门投降。晋军生擒慕容超。
金刀太子缓步走到刘裕面前,神色自若。当他看到昔年在南燕相识的参军刘敬宣时,把一生飘零、没过上几天舒服日子的老母段氏托给他照顾,随后一言不发。刘裕下令将南燕国皇帝慕容超押回建康斩首,让江南民众看看远征军的赫赫武功。
慕容超宁死不降,有慕容鲜卑族的铮铮铁骨。
刘裕愤恨广固久攻不下,打算把城中军民全部活埋,将他们的妻女赏给将士。有人反对,说您如果这样做,中原百姓谁还会盼望王师北伐呢?刘裕改容谢过,怒气不息,夷平广固城,将王公以下三千余人斩首,赏军人口多达一万户。
后世有人指责刘裕杀戮过多,不施仁义。还说刘裕是民族沙文主义者,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很难统一四海,成就大业。刘裕也有苦衷,战争就是为了获取财富,手下的将士们还等着分享战争利益呢,他怎么可能和高门士族一样,不顾及士兵们的疾苦?
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南燕亡国。慕容鲜卑遭到继苻坚在长安城大杀鲜卑人之后的又一次浩劫,鲜卑慕容部的辉煌从此如过眼云烟。
如果慕容超能够再坚持一个月,或许历史会被改写。正当刘裕大军攻入广固的时候,后院起火了。卢循的十万义军从广州兵分两路向建康杀来,北府军与孙恩义军,刘裕与卢循的恩怨最终将如何了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