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恶魔的饱食》一书的理念(第3/5页)
尽管如此,他们却无视应是天皇命令的政府或上级部门的方针和命令而为所欲为。
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特殊结构。它与德国纳粹党或意大利的法西斯不同,日本军部领导人不是依靠独裁者的才能和魅力来统一舆论、掌握政权的,而是利用日本人对天皇的忠诚和尊重来实现的。
由同一民族构成的“日本村”的居民——日本人(大和民族)是很愿意从属于组织或团体的国民。“个体”的传统比较薄弱,日本民族往往以一切均从属于某团体来谋求安心立命,这个民族由此产生忠君爱国的精神。只要是为国家、天皇、首长、上级或公司而献身,就会感到一种英雄式的喜悦。
虽然太平洋战争的宝贵经验和牺牲使我们争取到了自由和民主,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个体”的历史短浅,愿意从属于统一行动,从属集体,并为其献身的日本人的这种秉性,是容易被法西斯主义所利用的。
疑似家族体制下的家长
前边巳经叙述,日本侵略中国,是和解决日本资本主义的矛盾以及军部狂妄的野心分不开的。最能代表当时军部想法的是有“关东军智谋”之称的石原莞尔中住写的扭转国运的根本国策——“解决满蒙问题的方案。”
石原在这个方案中说,“解决满蒙问题是日本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其积极的解决办法(日本进行统治),不仅是日本的需要,而且也是大多数支那(中国)民众最应高兴的事情。也就是说,为了正义,日本应断然付诸实施。从历史的关系来看,满蒙不应属于汉民族,而应属于日本民族。为实现上述目的,应准备对美战争。一旦对美战争的准备完成,应立即开战,果断地将满蒙政权归属于我。通过合理开发满蒙,日本的元气自然得以恢复,有识的失业者应得到救济。适时,支那本部之要部也置于我领有之下;通过我方武力铲除妨碍支那民族前进的障碍,给其经济生活以旺盛的生命力,确立东亚的自给自活的道路,有力地指导长期战争,以达成我方之目的。”
这仅是其中的要点,总之,他的意思是,由于中国缺乏对现代国家的经营能力,由日本代而统治满蒙,对中国民众来说,是最幸福的。从历史上来看,由于满蒙距日本比中国更近,所以,这样做是正义的。另外,通过武力铲除中国的障碍,确立起亚洲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他的想法最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日本和日本人的傲慢情绪。
他把侵略满蒙任意确定为日本唯一的活路,说这是“正义”行动,闭目不看它所面临的矛盾,说要用武力铲除中国的障碍,这完全是多管闲事,妄图把本国推崇为亚洲盟主的地位,并使之正当化。
石原这篇论文写于1929年这一事实,是值得注意的。论文中的矛盾和自我陶醉暂且不谈,石原这时也想到了对美战争。正像石原所预想的那样,在日中战争的延长线上,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有人说,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没有侵略美国的任何领土,所以不是侵略战争。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太平洋战争的结构和发生的原因。
当军队为权力者所拥有时,民众就被强制性地作为军队的人和物的补给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有人的自由与民主的。拥有武力的军队自然凌驾于非武装的民众之上,军队本身就是权力。这种体质结构的军队,是不会为保护民众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民众才有军队的,而是由于军队的需要才有民众。职业军人的领导人下达命令,将穿军装的民众编成精锐的军团,还必须有精神支柱。基于至诚的忠君爱国的精神,就产生了日军轻视人命、精神力量第一的非人性。那么,在失去了作为精神支柱的天皇以后,以什么作为军人伦理的基础呢?作为自卫队的精神教育,提出了“爱国心”。
“我们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有一颗火热的忠诚心。所谓武士道就是这样哺育起来的。明治维新以来,国家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形成了以皇室为中心的民族国家。武士道所倡导的忠诚心也就成了爱国心,把国家视为至高无上而热爱,为国家牺牲视为最高荣誉。这成了国家发展的动力。……”
但是,被视为爱国心基点的武士道一“习武者之常,乃惜名也”,它是从尊重战场上的名誉产生的,个人性极强,其战术从单个较量发展到集体作战,因此,武士道成了武士集体的规范,集体成了个人生活保障的基础,对集体(君主)的忠诚,优先于其他一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