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731部队旧址查证(第7/9页)
孪生地下室
紧靠吉村班设施的附近,即“全图”中第(13)号的特别班动物房旁边有一个地壕。这个地壕的入口是一个突出地面的巨大的混凝土制的管道。
731部队在口字楼等处都建有复杂的地下设施。1945年11月中苏联合调查团的D·S先生的证词及原731部队第四部部长川岛在哈巴洛夫斯克军事法庭上供认:“犯人是通过正面中央建筑物下面隧道似的秘密通道送进监狱的。”其他情况都已作了介绍,人们都知道有一条连接口字楼和解剖室的地下通道。
但是,除此之外,是否还有人们不知道的秘密地道和地下室呢?从关押在特设监狱里的“马鲁太”人数(在哈巴洛夫斯克军事法庭上,川岛供述说:“虽然能够关押200-300名‘马鲁太’,但是,有一次也曾同时关押过400人。”)来看,我依然怀疑该监狱可能有一个大规模的地下室。即使不是如此,我也嗅到在地道和地下室里有一种秘密的气息。
据下里先生的测算,堵在地壕入口的两扇铁门,每扇宽约1.4米,两扇合在一起,大致呈正方形。
地壕高约2.85米,在入口处有一个长1米的水泥屋檐向外伸展,下面就是铁门。铁门半开着,里面的台阶散乱着瓦砾和木头等,地壕里一片漆黑。
“我初到平房时,这个铁门是开着的,地壕里空无一物。1954年建成伟建机械厂以后,这里就成了堆积废物的地下仓库。现在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我们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壕。”
我们听着韩晓先生的介绍猫着腰沿台阶而下,借助灯光沿着水平的隧道慢慢地向前走,突然发现满脚都是白色的粉末,原来是石灰。
“恐怕他们听说森村先生一行提出要进地壕,为了安全起见,进行了消毒。”

李梅子翻译了平房区副区长王学琴先生的说明。我虽然不认为37年前石井部队有毒细菌还会活着,但是当地为此照顾我们的盛情厚意,令人感动。


地面宽约1.6米,“铺着砖头”。我们觉得似乎走了相当远的路,但实际上只走了几米路,在右侧又看到一个横着的坑,坑的宽度和地壕相同;再往里走10米左右,天花板呈拱形,两侧墙壁上有两层长水泥架,水泥架子上都有一道U字型的浅沟,显然是洗物台;水泥架向入口方向缓缓倾斜,尽头有一个排水口似的洞穴。从地面至天花板高度为2.85米,天花板中心处有一个通风口。
这个地下室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但是,横着的坑并非只有这一个,同它相平行的还有第二横坑,其尺寸和结构和第一个完全相同。如果在这里进行某种作业的话,肯定会有照明。用手电简朝天花板一照,上面果然吊着一个灯罩。
只有一个电灯不会太亮,充其量也就是60瓦到100瓦。从照明这一点来推测,我想这里并非操作精密机械的地方。地上和水泥架子上有许多碎木片、瓦砾和油桶。听说这些东西都是战后放进来的。
由于空气很坏,我们准备往外走。在地下呆了近一小时,考虑到我们的身体,因此,地面的人们催促我们回去。
这“孪生横坑”本身可能是“弹子仓库”,但是,这种推测是错误的。后来访问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时才弄清楚孪生横坑的用途。
可是,“弹子”是什么呢?
干燥菌弹子
第四部的编制
第一课:炳泽少佐;制造鼠疫、霍乱、肠伤寒、副伤寒和炭疽菌
第二课:野口少佐;见以下说明
第三课:有田少佐;斑疹伤寒
第四课:二木技术员;结核

通过一名原野口班人员的证词知道731部队里有弹子的存在。
野口班是第四部第二课的通称。负责研究炭疽干菌。第四部在战争结束时的最高负责人是军医少将川岛。
第四部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大量生产和保存细菌的方法,制造疫苗及免疫性血清,其编制与分工如上图所示。
在野口班的业务中有“研究干燥菌”一项。第四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保存大量生产细菌的方法。川岛部长在哈巴洛夫斯克军事法庭上供述,“短期内保存细菌的方法,是依靠冰箱来进行”,但制造能够长期保存的干菌,是赋予野口班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