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者败北(第3/4页)
二月二十日,忽必烈在出征之际,下发了诏书。
“始因彼国使来,故朝廷亦遣使往,彼遂留我使不还,故使卿辈为此行。朕闻汉人言,取人家国,欲得百姓土地,若尽杀百姓,徒得地何用。又有一事,朕实忧之,恐卿辈不和耳。假若彼国人至,与卿辈有所议,当同心协谋,如出一口答之。”
从忽必烈的话来看,他还想对日本取得长期的支配权。
奉忽必烈之命,东路军首先于五月二日从高丽的合浦出发。他们本与江南军预定于六月十五日在一岐会合,但是立功心切的折都和洪茶丘擅作主张,提前出发。
江南军在出发前,总将阿剌罕病倒,阿塔海代任,从庆元离港的日期被迫推迟。
日本早已得到元人将要来袭的消息,加固了九州沿岸到山阴一带的防备。
自第一次元人来袭以来,时宗便派出了圆觉寺的开山祖师无学祖元等许多僧人前往中国,搜集了大量关于元的信息。
而且日本军研究了蒙古军的战法,改进了自己的作战方法。
“战争不是以兵力多少定胜负。海陆作战时,陆军占据优势。第一次与贼寇作战我们已知道,贼寇不擅长海上作战。而且,这次来袭的军队当中,有很多是刚刚降服不久的宋军。宋与我国亲近,对元抱有怨恨。如果战势对我方有利,很多宋军便可能投降我方。不能让寇贼着陆。依靠堡垒,将其歼灭于海上。再将敌军诱入山地,围歼之。大船行动不便,乘轻舟射击火箭,然后见机杀过去。贼寇长途劳顿,又是一些乌合之众,不足惧。这次战争,关系到自神武天皇以来的日本国命运。希望各位能拼死保卫家国。”
时宗向全军发下了檄文。
五月下旬,元东路军以对马为跳板,攻向了一岐。少二经资的儿子资时负责守卫一岐。
一岐守军必然会全部牺牲,经资知道这一点,才把亲生儿子派到了一岐。他知道,这无异于给儿子判了死刑。
姿时英勇善战,但终因寡不敌众,与其手下一起壮烈牺牲。岛上的百姓也拿起农具,和守卫的将士一起作战。有的人甚至因为害怕敌人听见自己孩子的哭声,亲手杀掉孩子。
听说姿时壮烈牺牲,肥前的大村、龙造寺、肥后的菊池、萨摩的岛津和松浦的将士都说:“不能让姿时将军白白牺牲。”
这些人相互呼应,对占领了一岐的元军发起奇袭,最终将一岐夺了回来。
东路军失了一岐,于是不等江南军到来,单独朝九州进发了。
六月六日,东路军逼近博多湾。但是,与第一次不同,日本人在岸上修筑了坚固的堡垒,有着严密的守卫。东路军只得避开这些堡垒,在湾口的志贺岛上岸。
对外号称七万的兵船连成一片,覆盖了海面,海面上飘起旌旗组成的长城,甚为壮观。
他们来到了细长狭窄的岛上,动弹不得,又遭到了日本人的袭击。
熟悉地形的日本兵差点俘虏了洪茶丘。可是,在紧要关头,洪茶丘被王万古救出,慌慌张张地逃回战舰上。
元军看到日本军的坚固守备,不敢上陆作战,只是在船上展开战斗。
元军仍旧使用在西方作战时使用的战术,在船头立上高高的柱子,上部设橹侦查敌堡内的兵力,并用五六丈长的木板结成木筏,乘着木筏往岸上攻,同时,向岸上的日军阵地发射大炮。
日本兵则乘着轻舟,往木筏上倒上油,放火将其烧掉。
堡垒内的日军将士被元军的铁炮炸飞,军营也被烧毁。在海上,元军的船只起了火,船上的将士同船一起葬身大海。
拉锯战一直持续到六月十三日。两军均死伤严重,但是战争依然不分胜负。
形势对于经过长途跋涉而且没有补给的元军是不利的。水和蔬菜补给不足,还发生了瘟疫。
日本军在夜间乘着轻舟,对东路军发起了攻击。此次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伊予的住人、河野通有一族、天草的大矢野兄弟和草野经长。
他们乘着小舟,在夜间对元的大船发起袭击,砍倒帆柱,然后顺着柱子爬到船上,直接与元军厮杀或者放火把船烧掉。
元军遭到日本军神出鬼没的袭击,束手无策,只得在海面上张开铁锁。但是日本军却轻而易举地将其切断,在海面上来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