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蒙古之魔(第6/6页)
听了这些话,博尔术无言以对。
博尔术发现成吉思汗已经变了。他已经从一个部落的首领变成了全蒙古的可汗,因此必须舍弃所有的温情,以保护整个蒙古的安全为最高使命。
札木合曾经因为活煮了叛逃到成吉思汗阵营的七十个人而失去人心。
当时,成吉思汗的宽容和札木合的残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所有的部众都信赖成吉思汗,并将自己的未来托付与他。而现在的成吉思汗,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的宽容之心,在本民族的统一战争中表现出宽容的成吉思汗,在与异民族的战争中却表现得异常冷酷无情。
博尔术注意到,成吉思汗的冷酷来源于为大英雄者铁一般的意志。
当年,成吉思汗一家被泰亦赤兀人遗弃在草原上的时候,他为了一家人的团结,果断地杀掉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克帖儿,现在,他又果断地下令杀掉这一千个孩子。这两件事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博尔术看到了成吉思汗要保卫全蒙古的坚强意志。
一千个孩子当场被杀掉。成吉思汗母亲的几个养子——曲出、阔阔出、失吉忽秃忽和博尔忽原本都是在敌军阵营里捡回来的孩子,但是现在,这样的例外行不通了。
身处遥远的沙澳南端的宣宗和孩子们的亲人,都没有听到孩子被杀时凄厉的呼唤。
一千个孩子的尸骨,横躺在沙漠中。
全军将士看到无辜的孩子被杀,顿时肃然。每一个士兵都从这件事中看到了成吉思汗不可动摇的意志。
不管是对于成吉思汗,还是对于其他蒙古人,金国都是杀害了他们父祖的不共戴天的仇敌。
“我们的部众,即便磨破了指头,失去了手指,也要为我报仇。否则我将永远无法瞑目。”二代可汗俺巴孩汗临死前的遗言,不时在每一个蒙古人耳边回响。成吉思汗想通过这件事,告诉连战连胜的蒙古军,不可因为骄傲而忘记了曾经的屈辱。
成吉思汗在此之后,变成了蒙古之魔。
这个魔在杀掉别克帖儿的时候便已存在,只是在这个时候才这么露骨地表现出来。
这一千名孩童成了成吉思汗祭奠长生天的牺牲品。如果他战败,那么这一千名金国孩童的命运便是明天的蒙古孩童的命运。
这些牺牲,是献给长生天的,是为了保证苍狼的子孙不会遭遇这样的命运。成吉思汗暗自发誓,决不能让这种悲剧在蒙古人身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