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疆域之魂(第5/5页)
这次伐金之战,与之前与蔑儿乞、塔塔儿、泰亦赤兀和乃蛮等部之间的战争大有不同。后者是蒙古内部的统一战,前者却是两个文化迥异的民族之间的战争,单纯粉碎对方的兵力并不能算作胜利。即便以军事力量攻陷了他们的城池,破坏了他们的城市,但是一旦撤军,这些人还会在原地重建家园。武力的支配只是暂时的。
四
成吉思汗感受到了文明的强大力量,而且他感到这种文明的力量远远超越了武力。金具有蒙古所没有的历史和文化。要想真正征服金,就必须吸收他们的文化。年轻的术赤和木华黎还没有这种感受。
正如成吉思汗所料,伐金战争持续了很久,中间有议和,甚至在他死后,战争还在继续。直到一二三四年窝阔台在位期间,才最终灭金。
此时,蒙古军没有再攻打中都、西京和太原等城墙坚固的城池,而在防守薄弱的河北地区大肆掠劫。他们往往避开酷暑的季节,选择在金秋时节发起进攻,春天则带着大量的战利品北归家园。河北地区的金人将蒙古这种入侵劫掠称为“打谷草”。
狰狞凶猛的蒙古军所经之地,一草一木都不会留下。金人只能在被洗劫一空的土地上再次种上庄稼,土地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复苏过来,不管蒙古军如何抢掠,生命力顽强的金人总是能够在这块土地上继续生活。
这就是让成吉思汗感到害怕的文明力量,蒙古和金之间持续了二十三年的战争,实际上是蒙古和文明的战争。
一二一一年十一月,蒙古从金设在云内的群牧监掠夺了大量的马匹。同时,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右翼西军攻占了山西长城以北,云内、东胜州、武州、朔州、丰州和宁州。木华黎率领左翼东军占领了桓州和黄河之间、长城以北的各个要塞。一二一二年初,蒙古军逼近西京后,成吉思汗下令全军撤到长城以北。
蒙古军抢劫了大量的兵器、丝织品、珠宝首饰、贵金属、医药和文物等,这些东西都拴在从群牧监抢来的马背上。马儿驮不了的战利品,便让俘虏背着。
搬运战利品的队伍比蒙古军的队伍还要长。这些战利品将成为下次出征的重要支持。
成吉思汗曾经两度越过长城,去时攻破居庸关,进入金国,回时则带着堆积成山的战利品。他们的袓先曾像奴隶一样带着贡品前往金国,而现在的成吉思汗则作为胜利者往来于长城内外。
成吉思汗率军凯旋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最大的战利品并非马、兵器、财宝、珍物或者是奴隶,而是胜利的优越感。
蒙古人的祖先受到的耻辱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蒙古人作为胜利者傲视长城以南。和以往在战争中取胜时的感觉不同,成吉思汗这次感受到了一种无可比拟的畅快。
原本作为金国奴隶而跪伏在长城之北的蒙古人,终于团结在成吉思汗身边,为祖先报了仇,挽回了尊严。这种尊严乃是这次战争最辉煌的战利品。
成吉思汗回到了位于克番伦河上游的大本营,论功行赏,然后夜以继日地举行盛大宴会。
在这次战争当中,者别功劳最大,他突破了万里长城,打开了攻金的突破口。木华黎、速不台、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等人在战争中也表现突出。
成吉思汗感觉到现在的蒙古具有非凡的活力。他本人已经五十岁,弟弟合撒儿、帖木格、别勒古台以及开国元勋博尔术、者勒蔑、赤老温和术赤台等人也都老了。但是,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都已长大成人,个个英勇无比。成吉思汗不愁后继之人。何况辅佐诸子的者别、忽必来、速不台、木华黎等人,个个也都是铮铮铁汉。
国力强大之后,各种人才便会慕名而来。成吉思汗知道自己还有一定的气力和体力,但是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后继之人的成长。
成吉思汗虽然从来没有怀疑过儿子们的能力,他只担心一件事,那就是他的儿子从来没有尝到过失败的滋味。从懂事时开始便在营帐中无忧无虑地长大,第一次随军出征便连战连胜。他们没有经历过成吉思汗经历的苦难,没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经验。他们只是因身在常胜军中,才能取得这样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