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一场得而复失的战争(第3/3页)

至此,苏定方在百济取得的辉煌战果基本上都打了水漂,整个百济名义上是唐朝的五都督府,实则只有一座熊津城掌握在唐军手中。

道琛、福信随后又率大军猛攻熊津,势单力薄的刘仁愿只能拼尽全力困守孤城。

熊津城危在旦夕。

危急时刻,高宗李治紧急起用了一位将领,命他即刻率领留在百济的另一部唐军火速援救熊津。

这个人就是刘仁轨。

被命运之手一把推上风口浪尖的这一年,刘仁轨跟苏定方一样,也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了。但有一点刘仁轨跟苏定方却大不一样,那就是——苏定方十几岁就开始驰骋沙场,可刘仁轨却一辈子都没有上过战场,更不用说带兵打仗!

高宗起用这么一个人,能够挽回万分危急的百济形势吗?

连身经百战的名将苏定方都不得不知难而退了,这个从没打过仗的刘仁轨,又怎么可能扭转乾坤呢?

人们对此充满了疑虑。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从没打过仗的六旬老人刘仁轨,最终不但彻底扭转了百济的危局,而且一不留神就成了一代名将。

谁也不会料到,苏定方在百济战场上的得而复失和功亏一篑,到头来居然阴差阳错地成就了刘仁轨的传奇人生。

在高宗时期的战争史上,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那就是老将特别多。这些人中有的是年轻时代便建功立业的元勋宿将,如李世勣和程知节等人;有的是戎马一生,老来才有机会崭露头角、扬名立万,如苏定方;有的是遭到政治迫害,被流放边疆却因祸得福地成长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如裴行俭;再有就是刘仁轨这种人,一辈子都与战场无缘,到老却一不留神变成了一代名将。

那么,在敌众我寡、形势异常严峻的百济战场上,刘仁轨究竟是如何力挽狂澜,成为一代名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