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到西安去(第13/16页)
这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开头。
圣诞礼物
1936年12月25日。这一天对蒋氏夫妇具有特别意义,因为当天是西方的圣诞节。他们很希望借此“吉兆”尽快离开西安。
可还是走不了。
这是南京主战派定下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过去,对西安的总攻就要开始了。
宋美龄决定再次劝说张学良。
你知道吗,三天的期限就要到了,如果还不能放“委员长”回京,中央军肯定是要发动大举进攻的。到时,我等固死,你也不能独存。
不如今天就把我们放掉吧,就等于送国家一个“无价之圣诞礼物”。
张学良很是为难。
鉴于杨虎城不肯放蒋,他已准备必要时不惜用兵了,可是比较困难。
若以总体实力而言,东北军或许强于第十七路军,但在西安一地,张学良掌握的部队却并不比杨虎城多,不仅城门由后者负责把守,城外更有第十七路军九个团,而东北军仅有一个团。
一旦双方打起来,杨虎城是完全可以先下手为强,把蒋介石扣起来再说的。
张学良便找到宋子文,哥儿俩共同商讨如何才能摆脱窘境。
能不能把蒋介石秘密带到机场,乘他人不备,突然飞离西安?
这个设想马上就被他们自己给推翻了。
太危险了。杨虎城肯定已经把这里严密监视起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说不定还没等到机场,蒋介石就要落在他手里了。
再想。
张学良忽得一计,唤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我们可以让宋美龄和端纳先走。其他人问起,就说停战期不是到了吗,他们是到南京交涉,以便延长停战期的。
只要这边转移了视线,那边就可以给蒋介石化个妆,藏在汽车里混出去,直接送到东北军营地,然后大家再在洛阳会合。
宋子文觉得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只得如此。但是宋美龄坚决反对。
知夫莫如妻。没人比她更了解老蒋的脾气了,那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怎么肯把脸画得跟个花脸猫一样逃出去呢。万一在城门口被查出来,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更何况,蒋介石背部还在华清池受了伤。就算能侥幸从城里混出去,西安到洛阳,那可不是一点点的路程,坐着汽车这么颠过来簸过去的,那两根老骨头还不都得给拆散了。
所以宋美龄说,一定要让蒋介石坐着飞机公开走,要是做不到,还不如一起死在西安算了。
事到如今,张学良简直有些技穷了。
要坐飞机,还要公开,靠我一个人断然是没这么大能量的,还是请周公来帮忙吧。
于是,蒋介石、周恩来便有了第二次谈话。
这次谈话,双方都从容了许多,也更具目的性。
蒋介石知道此番只能自己救自己了,所以话语极为恳切:你知道吗,即使在“剿共”的时候,我也一直是记挂你们这些中共要人的,包括你,包括那些黄埔学生,毕竟都曾经是我的部下嘛。
我跟广西的桂系怎么样,差不多也打了七八年。可是说好就好了,我对他们“施以仁怀”。对你们,我也一样啊,肯定会慷慨对待的。
蒋介石甚至表示,只要红军对他“效忠”,可以享受和中央军一样的待遇。具体细节,以后可以在南京直接谈。
一旁的宋子文趁势插嘴,希望周恩来施以援手,让蒋介石迅速离开,否则再耽搁的话,只会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和恶化起来。
周恩来答应了这一请求。
事实证明,蒋介石、周恩来的二次谈话极其重要。如果周公不在关键时候扮演关键角色,出面说服杨虎城释蒋,后者是很难安然无恙地回他的南京城的。
在苦等消息的过程中,蒋氏夫妇着实受了不少罪,他们几乎是在煎熬中度过的,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从十一点半等到两点半,再从两点半等到三点,两人注视着屋里的电话,那里始终没有传来他们需要的喜讯。
忽然,宋子文跑了进来——杨虎城终于被说服了。
接着进来的是张学良。
现在天已经晚了,要不明天早上飞南京吧。

应邀赴西安的周恩来在关键时刻扮演了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