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漠英雄(第8/10页)

久胜必骄,既然绥军防守空虚,此时若不杀他一个回马枪,还有何机会再扳回局面。

立即整军点将,却发现手下无人可用。

德王不会打,王英打伤了,另一个伪军将官李守信要防守老巢商都,选谁呢?

还有一个:“大汉义军”的副司令雷中田。

这位“雷副司令”早年曾是西北军中的小喽啰,还加入过抗日同盟军,不过以前都没搞出什么名堂,后来不知怎么就到“大汉义军”里来混了。

田中重新调集人马,由雷中田率领,准备择日向百灵庙发动反攻。

可是令田中失望的是,傅作义不是别人,久胜却并不骄。在看到田中鬼头鬼脑的样子后,他即刻派孙兰峰率主力部队助防百灵庙。

在“傅家二虎”中,孙兰峰本以攻为专长,百灵庙就是他攻下的,按照以前的规矩,轮到防守,似乎应遣董其武才是。

不过用人譬如作战,兵无常形,人亦无常性,哪有一定之规。

孙兰峰防守百灵庙的最大优势,就是有奇袭百灵庙的切身体验,对当地环境非常熟悉。

在这一点上,孙兰峰肯定要强过董其武,所以用董不如用孙。

孙兰峰到任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反向思维:当初我靠长途夜袭端了百灵庙,难道雷中田就不会跟我来这一招?

千防万防,这一点不可不防。

就在这天晚上,天气一下子恶劣起来,从午夜开始就刮起了大风,然后飘飘扬扬地下起了大雪,一会儿就给大地来了个银装素裹。

假如你没有孙兰峰那样雪夜奔袭的体会,也许就会想当然地认为,今夜老天帮忙,敌兵行军困难,是断不会来劫我的营的。

如此,大家就可睡个好觉了。

孙兰峰有了那次奇袭战经历后,遇到这种情况却是不喜反忧,因为他的认识正好相反。

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经常能读到这样的句子:狂风骤至,忽听一声响亮,将一面牙旗吹折。都不需要主帅动问,那做谋士的立刻就会抢着上来咬耳朵——此不主别事,今夜某某必来劫营也。

果然,在所有预测里面,没有比这更准确和伟大的了。一般情况下,某某必“劫”无疑。

孙兰峰倒没有去看一下旗子折了没有,而是向百灵庙四周增派了各路警戒哨,并定时打电话给他们,要求不得放过附近的任何一点动静。

夜,一点点过去,并无什么异动。

到天蒙蒙亮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这个电话初听并没有什么,对方报告说,警戒哨在距离百灵庙两千多米的地方,发现有一个羊群正朝这里移动。

常年住在草原上的人,对羊群大概是司空见惯的,从警戒哨开始,估计也没人对此产生过特别的兴趣,若不是孙兰峰有言在先,兴许这条信息就得给提前“过滤”掉了。

孙兰峰的生活环境,跟警戒哨们并没有太大区别,同在一片蓝天下,草原不就是由羊群、蒙古包和各种喇嘛庙组成的吗?

可是孙兰峰却立即皱起了眉头: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羊群!

为什么这么说呢?

皆因它们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不能以常理论之,只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叫做诡异。

羊儿出来是要吃草的,这个一点不稀奇,稀奇的是现在天寒地冻,遍地冰雪,草原上根本无草可吃。

此时,天才刚刚透出些亮,从没见人这个时候出来放牧的,难道羊群也喜欢像诗人一样茫茫黑夜漫游?

由此可以推断,那不是一群羊,而是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我说过,孙兰峰这人性子有些急,喜动不喜静,但他又有心细如发的一面,为将如此,不亦奇哉。

孙兰峰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进入阵地,准备作战。

又一个急促的电话传来,极其准确地验证了他的猜测,部队已与“狼”交上了火,那确实是敌兵所扮。

孙兰峰一面命令部队将“伪羊群”拖住,一面在想,怎么耍弄一下眼前这个分外雷人的“雷副司令”。

能想出这种招数的人,肯定对羊群出现的时间地点深信不疑,那我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赶快抽调部队,集体扮“喜羊羊”。

草原部队扮别的不行,扮这个是再方便不过,翻着穿皮衣就行了。

“喜羊羊”绕到雷中田的背后,一阵猛打猛冲,脑残的雷中田也挨了子弹,当场变成了“死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