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2/19页)
又有一次,某团炊事班班长到距安仁两三里外的村庄去买牛肉。看到一位老乡家门外墙边,竟然放着一支三八大盖。班长吃了一惊,赶紧上前一步,先把枪背到自己身上,然后探头往门里面一瞧,呵呵,一个鬼子正在烤火呢,这枪估计就是他的。
班长手里只带了一把菜刀,预备切牛肉的,见此情景,冲进去把菜刀一举,勒令道:“不准动!举起手来,跟我走。”
烤火的日本兵戴一副眼镜,穿旧布军装,傻傻的样子,听到让他走,也就乖乖地跟着走了。
到了师部之后一搜,搜出了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原来是后期动员入伍的学生。“眼镜男”自称是某日本部长的侄儿,不知是真是假,但看样子此君也只能跟着他的“叔叔部长”做做公务员,打仗实在是勉为其难。
经历长衡会战,第四十四军的士气也很低落,若不是王泽浚进行缩编,兵员素质同样好不到哪去,不过对比一下安仁城里的日军,已经算不错了。
跟菜鸟级别的日军部队做邻居,对人的自信心都是一种激励。当然了,即便如此,第162师也无能力直接收复安仁,大家谁也吃不了谁,形成了隔河对峙的局面。
中间地带有一座小山头,第162师原拟予以占领,但后来考虑到食宿不便,暂时未予驻扎,结果让日军捷足先登了。
山头距第162师军营仅三里之遥,颇具威胁。驻在山上的是一个日军小队,四十余人,这四十余人若是野战军主力,可不容易对付,但作为涌现“乞丐男”“眼镜男”的鱼腩部队,那又另当别论。
指挥官观察了一下,山头侧面有一条路,然而因为那里日军警戒较为严密,不易得手,于是决定通过正面的丛林进行奇袭。
总攻之前,由尖兵班突前探路。一个班长带三个兵,从荆棘里穿过去,悄悄地爬上了山。上山之后,发现日本兵正在架枪休息,周围只有一两个哨兵。
四个人耐不住性子,冲上去就要抓活的,日军毫无准备,炸了窝一样地乱跑,后来一看,才四个中国兵,有的人又杀奔回来。
此时后续大部队正好赶到,不过因尖兵班经验不足,以致打草惊蛇,最后只捉得三个俘虏,背回三支枪,战果并不大。
小打小闹只是开始阶段,随着功力的恢复,第162师开始重新拥有打大仗的能力和本钱。
一周后,安仁日军倾巢出动,过河向第162师的阵地发起进攻。两军大战一日,日军伤亡三百余人,溃败而去,日军伤兵在撤过木桥时,争相拥挤,情形很是狼狈。
在第四十四军战史中,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次胜仗。自此,日军就变得规矩多了,缩在城内不再随便出击。
第162师缺乏攻坚能力,就采取截断补给线,饿对方肚子的方式进行围困。
自从薛岳想办法将第四十四军留住后,倒也对王泽浚另眼相看,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拿出来与他分享。正好上面给第九战区派来一批美军特种兵,薛岳就优先拨了一支给王泽浚。
这是一支工兵性质的特种兵,共有十二人,长于埋设烈性炸弹。王泽浚从全军挑出一个叫萧德宣的团长,将特种兵配属给他,任务是打一场漂亮的破袭战。
萧德宣的前任因战败被撤职查办,萧德宣刚刚提拔上来,以指挥灵活著称。王泽浚对他说:“你这次出击,既要有战果,保证美国兵发挥作用,又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萧德宣亲率所部营长及侦察兵,一行二十余人,化妆进入茶陵至安仁的公路段,经过侦察,确定了伏击区域和范围。
日军辎重车队进入伏击区后,美军特种兵先将首尾两辆汽车轰上天,再对中间的车辆逐一清除,把剩下的七八辆汽车也给炸了,堪称是庖丁解牛式的作业手段。
在特种兵们炸汽车的同时,萧德宣团负责与日军掩护部队作战,确保前后长达三个小时的特种作业圆满完成。
打靶回营,大家都兴高采烈,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大兵见到萧德宣团长,都竖起拇指,连呼:“ok,ok!”
王泽浚也深感满意,对萧德宣说:“打得好,打得痛快!”
原先面有菜色的士兵还只是一部分,在补给屡屡遭截的情况下,“乞丐男”越来越多,“眼镜男”又打不了仗,经过一段时间,日军终于忍受不住,撤出安仁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