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喋血行军路(第3/16页)
韩全朴在途中接到电令,大为震恐,再不敢优哉游哉,当下就挑出千人精兵,亲自率领,星夜赶往平江。事后听说,日军一部距平江仅有二十里之遥,听到第七十二军赶到,才改变了攻击方向,要不然韩全朴的“罪魁”帽子想甩都甩不掉了。
在第二次南岳会议上,蒋介石没有放过这一细节,追问得特别紧。韩全朴窘急万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王陵基恨铁不成钢,但自从夏首勋、刘若弼走后,帐下更加乏人,也只得厚着脸皮保上一保,因此会议中间一再向薛岳使眼色。
薛岳心领神会,马上起立说:“第七十二军在此次会战中是完成任务的,平江没有丢。”
蒋介石这才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一二不过三,第三次长沙会战成了王陵基证明自己的绝好机会。他早早就亲率主力从修水出击,先在长沙附近对日军进行球心攻击,再超越追击,以东方截击军总司令的身份,由东向西进行防堵,动作既麻利又漂亮。
可是关键时候,有人失守“街亭”,打乱了他既有的全部步骤。
出征之前,王陵基给韩全朴留了一个师,让他负责看守武宁、修水。没多久,韩全朴传来报告,说对面日伪军增加到一千多人,向他发起进攻,他招架不住,已被迫撤出武宁,还准备再撤出修水。
王陵基一想,日军正在集中力量会攻长沙,武宁、修水一线最多是牵制性质,不可能增加太多兵力啊。
于是他严令韩全朴立即回师反击,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日军敢自投罗网,正好给你一个全部干掉的机会。
发令之后,王陵基又唯恐韩全朴报告属实:第三十集团军的官佐家属及库存粮弹被服,全在修水城内呢,万一城池失守,军心必将崩溃。
为慎重起见,他不得不再抽出两个团,星夜兼程赶赴修水增援。这两个团都是主力部队,其中就包括总部直属团,对东防线实力的影响不言而喻。
两团到达修水后,才得知日军距离修水尚有二十到三十里,而且并没有继续往前突进,只苦了沿途百姓,遭受到很大损失。至于韩全朴,根本拿王陵基的反攻命令当耳旁风,还在拼着命往后逃。
虽然修水无恙,保住了一个“街亭”,但王陵基顾此失彼,另一个“街亭”——东防线被友军联队趁机击破,导致功亏一篑。
王陵基捶胸顿足,恨死了该死的“韩马谡”。
战后,战区长官部传来的情报,让王陵基更加难堪。
情报显示,当时向武宁、修水进犯的日伪军总数不超过四五百人,不足“大嘴”所称数量的一半!
有人辛苦赚钱,有人却在败家。王陵基当即在总部召开营长以上会议,对战役成败进行检讨,让韩全朴仔仔细细地汇报作战经过。
汇报时,大嘴还不肯老实交代,始终闪烁其词,又想靠蒙混侥幸过关。
王陵基大为震怒,彻底失望:多难可以兴邦,多演只能穿帮,我看你连马谡都不如!
他忍不住揭穿了对方老底:“这次失败,你以一师之众,被四五百日伪军打得望风而逃,还不执行总部命令,致使人民遭受重大损失,几乎影响整个战局,你让我如何下台?”
王陵基挥泪斩马谡,不过没有将韩全朴杀头,只是予以免职,将他打发走路了事。
在川军将领中,若以自岸自傲和军事才能而论,王陵基和杨森最为接近。影珠山作战的间隙,杨森还亲率主要幕僚,轻装来到第三十集团军总部,和王陵基进行了会晤。
握手是握手,较劲是较劲。“王老师”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心里始终藏着一个励志哥,而且从不认为自己比杨森差到哪里去,要说差,就是部队太差了,被这些大大小小的马谡一拖后腿,有多少力也使不上。
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团军一共两军四师,全是乙种军。灵官朝思暮盼,天天做着梦都想把这两个军变成甲种军。为此,他和一班幕僚商讨来商讨去,始终不得要领,最后决定亲自去找陈诚讨个计策。
陈诚不光做过王陵基的上司,从那以后,两人私交也不错。
枣宜会战后期,陈诚被蒋介石紧急任命为第六战区司令官,以抵挡日军的进攻,但襄河河防被突破的速度超过了他布防的速度,未几,宜昌即被日军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