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谁主沉浮(第25/26页)

经过这么多时间,钟体乾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刘湘又登门相请,哪有不给面子的道理,但他仍嘱咐刘湘:“你对自乾只能适可而止,不应该太过分。”

刘湘马上接茬说:“我对幺叔,哪能有消灭他的心意,不过予以惩罚,削弱他的力量而已。幺叔长于政治,我长于军事,我们今后还是要合作的。”

这个时候的刘湘,外表装作谦逊,内心已是洋洋得意。他赫然以“长于军事”自命,完全忘记荣威大战是如何败于刘文辉之手的了。

不过在跟钟体乾的谈话中,刘湘显然已经意识到,刘文辉毕竟是本家叔父,他的长辈,亲戚之间“打破脑壳都镶得起”,必要时候他还是得给刘文辉留一条生路和余地,这样才能多少挽回一点“以侄犯叔”的不利影响。

岷江大战结束,刘湘达到了称霸全川的目的,当然更有理由表现得宽宏大量一些,就好像刘备拿下西蜀,也一定会假仁假义地放刘璋一马。

刘文辉这边也尽量放低姿态,能多低就多低。他本人多次致电刘湘,表示认罪,愿意留在西康“巩固国防”,同时由老婆出面,给刘从云叩头,行弟子礼。

谁都明白,拜刘神仙为师,就是在彼此留下面子的同时,向刘湘俯首称臣的一种间接表示,说得更直接一点,便是“明拜神仙,暗拜刘湘”。

刘从云在众人面前大弄玄虚,掐掐算算,说是天意已定,刘文辉还应存在若干年。

舆论一造出来,刘湘在内部就比较好说话了。他在成都召见已卸职的冷寅东时说:“我们幺爸(刘文辉)腰杆不能硬,腰杆一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削弱他的实力,我还会让他保留部分队伍,以后西康正式建省,由他担任主席。”

冷寅东一听就明白了,赶紧替刘文辉请求:“自公(刘文辉)现在防区骤小,地方苦寒,处境十分艰难。甫公(刘湘)大人大量,不如放他回来吧。”

刘湘立即爽快点头,下令安川军撤出雅安。此时的刘湘在川军中早已是一言九鼎,他的命令谁敢不遵?

1933年10月24日,刘文辉率残部返回雅安。

记得昆河大战前,刘文辉曾经固执地表示,他一定要打邓锡侯,哪怕那是一碗毒药也要喝下去。没有想到他喝的果真是一碗毒药,喝完之后,人虽然还活着,但天地全变,部队及地盘已经失去大半,他彻底沦落为川军中的破落户,从此不再拥有如孟德一般称雄的可能和希望。对于曾有凌云之志的刘文辉而言,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和辛酸,据说他就是从此时开始吸食鸦片的。

一个人的梦破碎了,另一个人的梦实现了。

刘湘挟大胜之余威,在成都召开军政会议,他身边坐着刘从云、钟体乾、张斯可,后排立着潘文华、唐式遵、王缵绪,称得上是谋臣似雨,猛将如云,一时间,大有睥睨群雄,气吞全川之概。

由诸侯转变而成的“部属”们不仅唯命是从,恭恭敬敬仰承意旨,而且争相拜在刘神仙门下,以求生存。在刘湘这条真龙面前,什么金龙、水龙、闷龙、滚龙,都不过是现出原形的小泥鳅罢了。

“滚龙”杨森那是多自傲自恋的一个人,连他也不得不拜刘神仙为师。拜师就要叩头,杨森可怜巴巴地说:“我妈死了我都没叩头,对刘老师我行三鞠躬礼不行吗?”

直到拜师这一天,杨森还在为难,邓锡侯和李家钰不由分说,将他硬拉了过去。只见“刘老师”坐在太师椅上,各路大小诸侯一齐下跪,叩头拜师,众目睽睽之下,杨森没法再站着,只好也跟着叩头。

仪式结束,邓锡侯幸灾乐祸地问杨森:“今天有何感想?”

杨森又羞又恼,气急败坏,说:“今天是我最大的耻辱,我这个头不是为我自己叩的,是为我的部下叩的,我心里把它当成是给我的部下祈福!”

回到防区后,杨森的心情犹不能平复,集合军官讲了这件事,告诫众人一定要发奋图强,以雪当日之辱。

像杨森这么顶真的人,当然只是极少数,而且就算是他,也叩了头,拜了师,等于承认了刘湘的“四川王”地位。

除了对刘湘这个王者不得不敬,其他人私下倒还是亲亲热热,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