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悲歌(第4/8页)

“一日三诏啊!”谭七说到这里,顿觉万分遗憾,眼里涌出眼泪。

天京已被清军包围。天王向忠王发出命令,要他回军解围。上海差点就要拿下了,可是必须撤退。李秀成拿出全部力量攻打上海,若可能,他当然想拒绝命令。然而天王一天之内下了三道诏书,要他从上海撤兵,可见天王的决心与果断。

“不得不……”李秀成感叹。

幕僚们屏息敛声,静等。是不得不服从,还是不得不抗拒?

“回天京吧!”李秀成说罢快步离开。他当然觉察到了幕僚们的情绪。

“石达开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理文叹气。

石达开脱离太平天国后,率大军在四川、贵州等地到处流动,被清军追击。石达开大概也想建立根据地,但清军猛攻,他做不到。“脱离就是失败!”石达开本人现在也许这么想。干部们也都这样认为。李秀成不能选择别人已经失败了的道路。天京是国都,即使打下上海,若天京丢掉,天国本身也就灭亡了。天京比上海重要得多。

“确实是这样。不过,天京是历代名城,经得住一两年的包围。清军包围天京才刚刚开始,对比一下,再使一把劲儿,上海也许就到手了。叫李秀成回防是天王的失策。”理文很激动,他说话从未用过这种语气。

“谁都会这么认为的。”哲文一旁附和,他比较冷静。

“天王已经不行了!”承文道。

“是他的两个哥哥把天王弄得不行了。”哲文道,“他们胆小如鼠,清军包围天京,一定吓得魂不附体,吵吵嚷嚷地喊叫要援军、援军!”

“天王不是现在不行,而是从来就不行。他不行,所以才用仁发、仁达。”新妹发表了严厉的意见。

“新妹,这你就说得过分了。”连维材很是平静,“天王若从来就不行,是谁打下了半壁江山呀?”

“大家的力量……”新妹脱口而出,但语气和缓多了。

“是谁把大家的力量聚集到一起来的呢?杨秀清吗?”

新妹摇了摇头。在太平天国中,她最讨厌杨秀清。

“韦昌辉吗?”

新妹也摇了摇头。她也不喜欢北王韦昌辉,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憎恶。

“冯云山和萧朝贵早就死了。聚集大家的力量来攻取天京的,当时并无别人。李秀成当时职位还低,陈玉成还是个孩子。”连维材带着教诲的语气说道,“天王的功绩应当充分肯定,虽然他有缺点。你看问题、说话,不能感情用事。”

“能不能使万岁爷改变主意呢?”谭七望着连维材,那是求援的目光。

“你回去问问忠王攻克上海的日期,尽管短期内就可以攻下,但你问问他能不能向天王保证这一点。”连维材道。

“即使说保证,但是……”谭七没有说下去。从情况来看,太平军将士都有自信再鼓一把劲儿就可以拿下上海。所以很难做出确切保证。

“淮军和常胜军若仍是现在的状况……”谭七改变口气。他熟悉情报,认为敌人的力量不会永远是现状。他提出了连他自己也不相信的假定。

“清军阵营中,李鸿章最有能耐,据我看,他的能力在曾国藩之上。认为淮军没有补充,那不恰当,恐怕谭七先生那儿也不断地收到有关淮军训练的情报吧。”连维材一字一句,说的缓慢,谭七无力地点着头。

“常胜军的华尔是美国流氓。不过,可不能小看这个家伙,华尔是专门挣赏金的,上海商人团体为夺回淞江悬赏三万两,所以他很拼命。他是工匠,他为自己工作。为了成功,他想雇用英国水兵,这才因教唆逃跑罪而被逮捕,这你们都知道。他热衷工作,所以可怕……不过,他们还起了个奇怪的名字,叫常胜军。据说这名字最初是薛焕起的,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

连维材曾给家人说明过“常胜军”这个名称。

七百多年前曾有过这个名称,契丹辽王朝统治北京时,一个名叫郭药师的渤海人组织了一个军团,名叫“常胜军”。这军团守卫燕京,宋军来攻时降了宋,女真来攻时又降了金,还做了先锋队,进攻宋都开封。他竟给这支洋人部队起了个反复无常的名字。华尔在做交易,他自告奋勇,打胜仗可以得更多的钱,他既然承包了这项工作,当然积极热心。对手是淮军和洋枪队,李秀成当然不会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