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出走与远征(第6/8页)

“在上海听到了南京的情况。我改了主意,又回到了香港。”

洪仁玕没有从上海去天京,并不完全是因为途中有清军。他知道当时的杨秀清掌握了实权,天王等于摆设,他是天王的堂弟,若进了天京,恐怕也无法施展才华。

“那是前年的事吧?看来还是回来明智。”温章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

“嗯,天京情况发生了变化。不过,我觉得未必是向好的方面变化的。”

“您的意思是?”

“比东王、北王更无能的人在主宰天京政治。他们也是我的堂哥,但那家族里除了天王外,没有可用之人了。”

“这么说,您不是更应该去了吗?石达开想必也会去的。”

“还没有消息,也许现在正在回去的路上……但仁发、仁达跟石达开搞不到一起去。我打算在这矛盾未解决之前,暂不去天京。”洪仁玕笑了笑。

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56年12月19日),清军收复武昌。这本就是时间问题。

在湖北边境的石达开已回到天京,没有强有力的太平军来援救武昌。防守武昌的是拥有国宗爵位的韦俊,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他当然知道哥哥被杀的事。他担心自己的下场,整日惴惴不安,自然无法专心防守。包围武昌的清军不断增强,总指挥是湖北巡抚胡林翼。清军砍断了太平军施放在长江水上防御用的铁链,烧了太平军的兵船,武昌裸露在清军面前。韦俊等人根本不考虑如何防守,一心只想着逃跑。天王堂兄洪仁政也在武昌。

“把七座城门一起打开!”韦俊下了决心。

要逃跑就必须打开城门,为了迷惑敌人,他把城门都打开了。武昌失陷,太平军损失一万余人,而韦俊、洪仁政等将领却逃了出来。太平军在精神上也渐渐腐败。韦俊没有回天京,而是去了江西。

天京的亲信派却攻击石达开:“武昌失陷,翼王也有责任。他是武昌最高司令官,却擅离职守。”第二年,天王封洪仁发为安王,封洪仁达为福王,显然,他企图搞亲贵政治。

石达开怏怏不乐,他想干一点事,总是受阻挠。韩宝英已经十五岁,她一再劝石达开离开天京。

“义父,再也不能坐等了,洪家人会陷害您的,不,已经在陷害了,为什么要待在这个地方呢?我们都一样,已经没有家人了,您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没有家人了?不,家里有一个新人。对你来说也一样。”

“那就跟这个新人,到山中去平静地生活吧?就我们两个。”

“那样一来,过去的辛劳就化为泡影了。我想要为受苦的人们建立新的王国啊!”

“这愿望不在天京就不能实现吗?天国的中心非在天京不可吗?”

“我们是齐心协力过来的。”

“不,是互相残杀!义父全家不就是叫他们统统杀掉了吗!对这个流过您母亲鲜血的地方,为什么老是恋恋不舍呢?宝英不明白。这里是被诅咒的地方啊!”四姑娘逼石达开离开天京,神情中甚至带有一股邪气。

“诅咒的地方!”石达开两手抱头。

“太平军经过之处都是可诅咒的。他们企图把武昌失陷的责任推到义父身上,这个阴谋您也知道。武昌为什么失陷?真的是义父的责任吗?”

“我确实从湖北回到了天京,但这是天王的要求呀!”

“那么,责任在天王。韦俊没努力防守,那是因他哥哥在天京被杀了。杀韦俊哥哥的人是天王,所以是天王的责任。”

“人总是有过失的。”

“话虽不错,但天王的过失太多了。若果真建立新王国,他不适合当一国之主。”

“可是,还有其他人吗?”

“有呀!”

“谁?宝英到天京之后,并没有见过什么人呀。”

“是您!是义父!如果是义父,就会建立一个比太平天国更为美好、纯洁的国家。这是义父的使命啊!为什么非待在这个腐败的国家不可呢?”

“腐败了吗?”

“腐败了。安王和福王干了什么样的事,义父您不是不知道。老百姓没有一个人相信太平天国了。”

“这话太过分了,宝英不太知道清朝妖人政府过去干过些什么事。跟过去相比,现在的老百姓还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