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狂的韦昌辉(第5/7页)

“朝小南门去吧,那儿基本上没有北王的部下。他很快就会配备人去的,要逃就马上走。”谭七催促石达开。

韦昌辉发狂了,原因在于争权。或许也只能这么解释。无论是事儿,都要听自己的话,都要向自己低头。伙伴们回想起过去的韦昌辉——和蔼可亲,谦虚谨慎,不善耍弄权威——如今夺取权力的宝座,也变得极其残酷无情。

得知翼王逃走,韦昌辉当晚就包围了翼王府。石达开的主要部下在武昌前线,但还有一部分人留在翼王府里,韦昌辉杀了石达开的娇妻和幼子,还有留守翼王府的这些人。

石达开经芜湖去了宁国府,那里驻有他麾下的部队。他听到了全家被杀的消息,不由得感慨悲叹:“如果罗大纲还活着就好了!”

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建立在微妙的势力均衡基础之上。石达开跟罗大纲一向性情相投。罗大纲身经百战,石达开在南昌得以吸收大批从广东北上的天地会会众,扩大兵力,靠的是罗大纲。石达开曾与罗大纲联手,在九江大败曾国藩。只要这二人能紧密携手,韦昌辉肯定无隙可乘。可惜罗大纲去年战死了。现在想这些已经没用了。

石达开从宁国府来到安庆,这里集结着他麾下的大军。他向各地太平军发出檄文,要求“回师清君侧”。杨秀清的部下当然无条件地响应石达开的号召。尽管东王与翼王关系一向不亲密,甚至曾经暗暗对立,但现在情况彻底变了,他们都把北王当作不共戴天的仇敌。

罗大纲的军队也同一向友好的石达开军联合。桐城忠王李秀成的军队,大部分参加了石达开军,但李秀成暂时中立,杨秀清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的军队也被看作是准东王派。

石达开纠集了十万大军。

韦昌辉获悉石达开逃出天京后,决定让燕王秦日纲率一万五千军队追击,计划在石达开纠集各地军队前就把他打垮。秦日纲离开天京后,在芜湖前西梁山打败翼王的小股部队,但没有继续推进。北王人品太坏,东王人品确实不佳,人们对他专横跋扈亦大皱眉头,但现在,韦昌辉的恶人形象更为突出。何况追击石达开并非天王之意,人们对翼王的评价本就很好,现在他又成了天京的悲剧人物,声望甚高,秦日纲不得不深思。

“我若进攻石达开,一定会被人看作和韦昌辉是一丘之貉,遭到彻底的孤立。得啦,进攻清军吧!”秦口纲改变了目标。不管天国内部怎样混乱,清军仍是首要敌人。秦日纲进攻清军,自然不会引起石达开的反感。

李鸿章此时回到故乡安徽,率志愿兵收复了巢县东关,立了军功。进攻各地清军的秦日纲,等于为石达开向天京进军扫清了道路。

韦昌辉如坐针毡,焦躁不安。

石达开的密使已进入天京,要洪秀全处死韦昌辉和秦日纲,还附带一个条件,若要求不能实现,则率兵进攻天京,以自己的力量来惩处他们。

“这样下去,天国会亡的!”在天王府院子里,西玲不住地摇头。

“也许我还能回到武昌,虽然我已完全绝望。”余彩容道。

天京南边聚宝门外的大报恩寺宝塔,人称“天下第一塔”。

有文献记载,塔高三十二丈九尺,若果真这样,意味着高度超过百米。《大英百科全书》中记载,实际测量为二百六十英尺,也就是约八十米。总之,这座塔要比西安大雁塔和钱塘六和塔高得多。它不仅是江南名胜,亦被视为中国的象征。《南京条约》的草案就是在这大报恩寺塔下制订的。当时来中国的洋人都要参观这座塔。

天下第一塔眼下正遭到破坏。命令是北王韦昌辉下的。由于被炸药炸了好几次,天下第一塔的内部已被破坏,但外形仍完好如旧。

“爬到塔上去,从上面把塔一层层削掉!”韦昌辉下令。

石达开大军已经逼近,为了不让石达开利用城南这座巨塔作为攻城基地,他想事先把塔毁掉。以前太平军进攻南京时,清军也曾想过毁掉这座塔。太平天国毁坏佛寺宝塔当然不会招致反感,但这塔是当时中国的一个象征,是艺术品。南京的老百姓看到宝塔被毁,都在暗暗叹息。这倒不是出自宗教信仰,天下第一塔是他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