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胜利与困境(第5/7页)

“哦,是吗……参加了那一伙儿呀。叫他们这么一弄,今天可能要出大乱子!”连维材道。

“另外,好像还在对清军进行种种煽动。”

“吉尔杭阿领导能力不足,情况愈来愈不妙了。”连维材摇了摇头。

吉尔杭阿是江苏按察使,上海道员吴健章的上司,拥有对军队的指挥权。和租界赛马场挨着的清军基地也叫北营,司令官是总兵虎嵩林,他对自己品质恶劣的部下也无可奈何。之前要搬走英商的大炮,是报复商业谈判的破裂,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增强清军的实例。而有些清兵居然想从英国人波曼建造住宅的现场拿走木材来卖,这纯粹是偷盗行为!两名清兵被波曼开枪打伤了,还有几名清兵则被租界里的外国志愿兵抓住了。

外国志愿兵是一年前的四月十二日(阳历)组织的,参加志愿兵的是英、美、法三个条约国。不过,法国人没有参加为反对清军北营而组织起来的志愿队。法国有自己的租界,但这租界太小,他们一直希望能扩大,要谈判自然还是得找清政府。

“现在要讨好一下清朝!”法国这样想。

小刀会在上海与清军作战时,法国也明显偏袒清军。小刀会说自己与太平天国是一道的,而法国一开始就对太平天国没有好感。太平军不仅破坏佛教寺院、道观和孔子庙里的偶像,也破坏天主教堂里的基督像、玛利亚像。法国是天主教国家,自然对太平军怀有敌意。

“太平天国若成为中国的主人,天主教在中国便不会有前途。”因此,法国希望太平天国失败,而组织志愿队打击清军,对小刀会有利,也就是对小刀会背后的太平天国有利,所以法国没有参与。并且,它开始考虑如何援助清军。

“吴蔚堂从天京逃出后,现待在上海法国租界里,经常出入于清军阵地。”谭七道。

“怪不得清军这么胆大妄为!”

根据连维材的判断,吴蔚堂一定会向清军首脑们报告说,洋人方面并不是一致来对付清军的,起码法国是反对这样做的。清军首脑们则会认为,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强行制止清兵侵入租界了。要是能在租界建立基地,就能把上海夺回来了。

“就让生米煮成熟饭,不必顾虑太多。”吴蔚堂极力想在上海挽回他在南京的失败。

“这样行吗?”吉尔杭阿虽有些犹豫,但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制止部下侵入租界。他是想借着这些小规模的侵入,观察对方的反应。

结果,英国领事提出了抗议,并且下了最后通牒。

“外国志愿兵只有几百人,我们有上万人,有什么可怕的呀!”吴蔚堂不断地劝说。

“而且,法国并没有参加!”吉尔杭阿仍抱着胳膊,扔有点犹豫。

“北营在租界外,移不移动,那是我们的事。洋人一威胁,我们就收起营盘逃跑,这恐怕会遭到朝廷的责难。”

“确实如此……说是今天下午四点……罢了,不理它。”

清军的北营始终没有动静。

上海城中的小刀会对城外的情况也一清二楚。骨干们不仅派人去收集消息,自己也常出去亲自视察,就连刘丽川这样的高级领导,也不止一次地乔装打扮出城去。租界里英美两国同清军的争执,还有最后通牒等事,城里都知道。

“这不单纯是威胁,红毛们可是说干就干的。拿买卖来说,他们也有严格的章程。一旦订了合同,就一定要履行。肯定要发生冲突,满军大概错看了对手,不会撤退的。”刘丽川曾和英国人做过生意,他预言外国志愿队同清军一定会发生冲突。潜伏在清军中的谍报人员也送来消息,说清军不理洋人的要求,没有移动军营。

“他们若发生冲突,我们该怎么办?”小刀会内部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结论当然是“出击打清军”。这本是没必要讨论的问题,会议之所以变得拖沓冗长,是因为在由谁指挥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前面已说过,从占领上海城开始,小刀会内部的广东派和福建派的对立就表面化了,一旦分裂,两败俱伤。

“大家看谁合适?”刘丽川左右为难。

从人数上说,广东派居多,但他自己也是广东派,为了避嫌反而不好开口。但若是让福建派指挥,广东派又会对他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