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魏征的最后几年(第6/6页)

对太子李承乾来说,他想让魏征身体康复的心情,甚至是甚于唐太宗的。在他觉得父皇要废他,立弟弟李泰时,父皇任魏征为他的太师以及朝堂之上的那番话,让李承乾松了一口气,对父皇的怨恨也减少了很多。因为他知道,依父皇对魏征的信任,魏征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储君位也便牢不可破了。因此,虽然魏征在刚刚被任命后便生病了,可太子李承乾依然将他视为自己的老师。

唐太宗眼见魏征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又无计可施,听了太子李承乾的话,眼睛一亮。

“这倒也不妨试试!”他说。不过,又要用什么来为魏征冲喜呢?

“父皇,师傅的儿子魏叔玉和妹妹新城公主(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年纪相仿……”

太子李承乾的话还没说完,唐太宗便笑了。

“看来,皇儿早有打算!甚好!甚好!”唐太宗高兴地说,“走!和朕一起去看看魏爱卿,把这个喜讯告诉他!”

太子李承乾好久没听到父皇这么夸自己了,也很高兴。

于是,唐太宗携太子李承乾去了魏府,并将要与魏家做亲家的事告诉了病床上的魏征,魏征看到皇上和太子一起来探病,很是感动。在得知皇上要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且是为了给自己冲喜时,更感动了,含泪道:“陛下能来微臣寒舍,微臣感动不已。只是,微臣还有一事想说,不知陛下答应否?”

“有什么事,爱卿就直说吧!”唐太宗握着魏征的手说,“朕都答应!”

“陛下,微臣这一病,怕是不能再为朝廷效力了,微臣觉得,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都有宰相才能,还望陛下能重用他们!”

魏征说这话时,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唐太宗一听他这么说,猛地想起了长孙皇后临死前的那番遗言,禁不住又是一阵伤感。

“魏爱卿啊,魏爱卿!朕要你快点儿好起来,朝廷需要你,朕需要你啊!”唐太宗说,“你不能这么早离开,不能!”

“微臣……微臣多谢陛下,可微臣……微臣还是希望陛下能答应微臣……”魏征说完,已是老泪横流。

“好!朕答应你!全答应你!”唐太宗哽咽着说,“只是,你一定要好起来!朕需要你的谏言!”

君臣双眼含泪,在病床前的这番对话,感动了在场的不少人。

然而,即便唐太宗再不舍,魏征还是去世了,死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的二月十一日,享年64岁。

魏征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被传到了宫里,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他顿时泪水横流,仰天长叹:“魏爱卿啊魏爱卿,你怎么就走了呢?”

魏征的葬礼规格很高,唐太宗不仅命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去奔丧,且要赐手持羽葆的依仗队和吹鼓手送葬,同时还让他葬在了长孙皇后的昭陵附近,做昭陵的陪葬。

不过,对于唐太宗的如此厚爱,魏征的妻子却并不领情,她说:“民妇多谢陛下厚爱,只是夫君平时生活简朴,死后却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并非他的愿望,还望陛下收回!”

唐太宗听后,又是感慨万分。

“既然魏爱卿不喜这样,那就听从他的吧!”

最终,魏征的灵车仅用布罩着送运棺木。当然,为了送魏征最后一程,唐太宗还是亲自登上苑西楼,远眺运送魏征棺木的灵车。在看到运送魏征棺木的灵车时,唐太宗像是看到了魏征本人,失声痛哭,之后又专门为魏征撰写碑文。

“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帽,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交替,将人比作镜子则可得知自己的得失。魏征去世,朕就好似失去了一面绝好镜子啊!”魏征对身边众臣无数次地说道。

不过,世事难料,魏征死后不久发生的一系列事,最终还是让唐太宗误会了魏征,做出了一系列令人感慨和唏嘘的事情……当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