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逆才”魏征(第7/8页)
唐太宗这才知道,自己又被魏征“算计”了,叫苦不迭。等把魏征打发走了,唐太宗带着怒气,又去了立政殿,又在长孙皇后面前发牢骚。
“皇后还说那魏征是难得的人才!哼!他处处和朕作对,朕恨不得杀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山村野夫。”
长孙皇后看着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的唐太宗,一边小心伺候,一边问:“那魏大人又做了什么让陛下不舒服的事了?”
唐太宗便将最近魏征害他的鹞鹰被捂死,害他游不了南山的事说了。
“皇后以后再也不要替他说话了!这个人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他以为他是谁?一个小丑而已,是朕让他做了谏议官,他竟然处处与朕作对!朕喜欢的,他就反对,朕喜欢鹞鹰,他说朕玩物丧志,朕想去南山打猎,他又借有事奏,阻拦朕,朕说不去了,他就说朕是明君,那意思是不是说朕若要去了,就是昏君了?”
唐太宗越说越气,说完还大口大口地喘气。他想,自己这天子怎么做得这么窝囊?
“再敢这么反对朕,朕一定不会让他好过!”唐太宗大声说。
长孙皇后了解唐太宗的脾气,知道他正在气头上,也便只是默默地听着,不发一言,当然,嘴里不说什么,手上还是不停歇地抚他的胸,安抚他。这是唐太宗每次心情不好时,长孙皇后安抚他的方式。
慢慢地,唐太宗不再大喘气,脸和脖子也恢复了正常颜色,长孙皇后这才令人端来酒菜,在令人退下后,又亲自给唐太宗斟满一杯酒说:“陛下稍等,臣妾要稍微离开一下,稍后就陪陛下喝酒!”
唐太宗虽然不知长孙皇后要干什么,但还是点了点头。
一会儿工夫,长孙皇后从里间缓缓走了出来了,唐太宗惊呆了,端着酒杯的手也停在了半空。原来,长孙皇后正一身朝服,缓缓向他走来,神情庄重。
“皇后,你这是要干什么?”
长孙皇后慢慢走近他,随后施礼道:“臣妾是想恭喜陛下!”
“恭喜?朕何来之喜?”唐太宗更不解了,心想,朕正生着气呢,有什么喜?
长孙皇后慢慢说:“臣妾从史书上看到说,只有圣君才可能拥有忠臣。如今,正是因为陛下圣明,朝廷才有了像魏大夫这样敢于直言的忠臣。臣妾是在为陛下和大唐高兴啊!臣妾首先恭喜天下得一明君,第二恭喜陛下得了一忠臣!”
唐太宗刚刚还怒火中烧的脸,瞬间就溢满了笑容。听长孙皇后的意思,不就是说,因为有了他这个圣君,才会有魏征这样的忠臣吗?他急忙搀扶起长孙皇后说:“听皇后这么一说,这魏征并不可恶?”
“陛下,这魏大人不仅不可恶,还很忠诚,他这是因爱君才会这样啊!”长孙皇后说。
唐太宗缓缓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此人虽然很讨人厌,但朕却需要这样的人,天下需要这样的人!只是……”唐太宗上下打量着长孙皇后,“为何皇后一定要穿上朝服?”
“臣妾恭喜圣君拥有忠臣,这是陛下之喜,朝廷之喜,大唐百姓之喜,如此大喜之事,臣妾不敢穿着随意啊!”长孙皇后微笑着说。
唐太宗的心,顿时就像大热天喝了一杯冰水般舒服。
不能去南山游玩了,又没有紧要的政事要处理,唐太宗有天突然想起萧瑀和魏征等人的心结,也便将萧瑀、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召进宫。萧瑀在看到魏征、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时便知道什么事了,但那三位却一脸茫然。
唐太宗看到他们,并不多说什么,而是自顾自地在那里写起诗来: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知者必怀仁。
写完后,唐太宗当着其他三位的面,将诗赐给萧瑀。
“谢主隆恩!”萧瑀跪伏在地,双手颤抖,接了过去。
唐太宗看着其他三位说:“知道朕为何赐给萧爱卿这首诗吗?当年,太子和齐王诬陷朕,父皇听信谗言,几欲治罪,亏得萧爱卿仗义执言,朕才得有今日,而当时,萧爱卿与朕并无私交;到了玄武门之变,又是亏得萧爱卿力谏,父皇才禅位于朕,萧爱卿实在是一位真正的社稷之臣啊!可是你们几位却与他不合,朕这才调他去了东宫。如今看来,萧爱卿辅导太子也是最称职的,以他之赤心为国,诸位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