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推翻突厥帝国(第9/10页)
“奇怪,唐朝皇帝怎么只派这点人马来?”执失思力很是不解。
“也许他们以为我们也只有几百人!”颉利可汗冷笑道。
确实,颉利可汗躲在这里时,只有一百多人,可随着李靖率唐军离开阴山,去了恶阳岭,颉利可汗便将解散的突厥兵又召集起来了,此时已经有近十万人。
于是,一场近十万突厥兵与二百唐军轻骑的激战上演了。
虽然在人数上唐军不占优势,甚至人数悬殊,可唐军这二百人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而且是做了充足准备的。而突厥兵呢?则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慌乱应战,再加上唐军有个打疯了的苏定方,突厥兵很快就力不从心了,开始四散而逃。
“不好了!又有唐军来了!”突厥的这一声喊,让仍在坚持的突厥士兵们也泄了气,他们根本没有再战的勇气。
这次来的是李靖率领的一万精兵主力。
颉利可汗眼见突厥兵渐无招架之力,不敢恋战,再次带着残余士兵,骑千里马逃跑……
当然,颉利可汗这次没能逃掉,在他跑到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时,受到了李世绩率领的唐军的阻止,那些跟随颉利可汗一起逃跑的突厥兵也不愿意跑了,在大酋长的带领下,投了降。
颉利可汗知道自己即便投降,很可能还是一死,于是继续逃跑。但并没逃出多远,便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擒获,送到了京城。
颉利可汗被杀,东突厥宣告灭亡。
铁山营之战可谓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争,十万突厥对阵一万多唐军,最终却以唐军大胜结束:一万突厥士兵死在了唐军手下,数万突厥兵做了俘虏,就连隋朝义成公主也未能幸免,同时还擒获了她的儿子叠罗支。突厥十万余百姓归降,数十万余头牲畜归唐军所有。
唐军伐突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
第九十七节 对内皇帝对外天可汗
(5)
贞观三年到贞观四年这场推翻突厥帝国之战,李唐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那连年的雪灾加上突厥内部的分裂,让由李靖率领的唐军创下了旷下奇功,一举消灭了东亚最大的帝国——东突厥。
当消灭东突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唐太宗激动不已,感慨道:“朕听说,君主忧愁臣觉得耻辱,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从前大唐草创之时,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向突厥称臣,朕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歼灭突厥,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只暂时调动一部分军队,我们就无往不胜,使单于归顺,终于洗雪当年称臣的耻辱。”
李靖率领的这一战,比当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率领的那场与窦建德在虎牢的一役还神奇。这一仗,既解除了大唐西北边的最大祸患,又为李唐雪了耻,唐太宗怎么可能不激动?不要说唐太宗了,就是太上皇李渊也是欣喜万分。为了庆祝这场胜利,他将太宗和十几名重臣及诸王、王妃和公主一起邀请到凌烟阁,专门设宴,以庆祝这场胜利。
“想不到!想不到啊!”太上皇李渊在宴席上喜极而泣,“想不到还能看到这一天。”
曾经,太原起兵的他为了稳住突厥,带着不甘和无奈向突厥称臣,即便这样,突厥还是时不时地入侵李唐,掠夺财物,让李唐受尽屈辱。如今,李唐终于不用再向突厥称臣了。
“皇儿!为父……为父谢谢你!”李渊流着泪,笑着对儿子——唐太宗说。
这个儿子虽然曾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逼自己退位,夺得了皇位,但却在消灭突厥上立了功,为李唐江山立下了功,还雪了他向突厥称臣的耻,他理应向这个儿子表示感谢。
这可能是自“玄武门事变”后,李渊第一次在面对李世民时,觉得欣慰,真心高兴。
唐太宗听了李渊的话后,先是一怔,接着眼圈一红,鼻子一酸,眼角一湿……他心里五味杂陈,他希望父亲能因这件事,对自己杀哥弑弟屠侄逼父的怨恨少一些。
“父皇……”唐太宗哽咽道,“父皇……父皇万万不可这么说。东突厥灭亡是父皇的心愿……如今……如今父皇的心愿了了!”
“这是我们大唐的心愿!是我们大唐百姓的心愿啊!”李渊越说越激动,大声说,“在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朕给你们奏奏乐,高兴高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