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治(第7/25页)

聪明的长孙无忌回去后便明白了,唐太宗最后把他特意留下的一系列言行,均在刻意和他保持距离,也在提醒他要保持距离。

长孙无忌悻悻然离开的背影,让唐太宗也怅然若失。可这一步,他必须走。他确实是故意不和长孙无忌谈酒宴上发生的事,他觉得,如今他们之间,首先应该是君臣关系,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说了。同时,他们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走得太近,会让长孙无忌没有了忌惮之心,变得张狂而放肆,对朝政不利。

“君要有君样,臣要有臣样!”唐太宗喃喃了一句,“你,也不例外!”

其实,唐太宗在两仪殿对李神通和尉迟恭说的话,何尝不是在对长孙无忌说呢?长孙无忌既是皇亲,又是功臣,还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发小,如若放肆起来,岂不比那李神通和尉迟恭更过分?

这是唐太宗所担心的,也是不能容忍的。

第八十九节 问政张玄素

(4)

秋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全都罩在了雨雾中。虽然雨似竹帘,可依然挡不住行色匆匆、低头猫腰轻跑而行的路人。

一辆马车在雨雾中疾行,赶马车的是位年轻人,他不时地用衣袖擦拭着脸上的雨水。

“这鬼天气!”年轻人嘟囔了一声,轻拉一下马缰绳,疾驰的马慢了下来。年轻人转头看了看身后说,“老爷,休息一下,吃点儿饭吧!”

马车上的帘子动了一下,伸出一张皱如核桃般的苍老的脸。

“阿旺啊!不能停啊!要赶快赶到京城才是!吃饭耽误功夫。”

老人说着话,一脸凄苦样,那个叫阿旺的年轻人回头瞟了老人一眼,嘟哝起来:“老爷!小人知道老爷是急着去见皇上,可再急也要吃饭呀,这都一天没吃饭了!”

年轻人把脸拉得像长长的,他太饿了,肚子已经“抗议”很多次了。

“唉!”老人叹了口气,其实,他也早都饿了,何尝不想休息呢?“那就休息一下吧!咱们找个客栈……”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年轻人就高兴地答应一声,随后朝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马车向前疾驰而去。不远处就有家客栈,以前他们经过时住过,虽然简陋,却也干净,饭菜也不错。

“也不知圣上召老臣什么事!”老人在马上轻声嘀咕了一句,心里越发忐忑起来。

老人是张玄素,景州录事参军。他是昨天接到圣旨,让他进宫见驾的。当时,张玄素跪下接圣旨时,既疑惑又不安。他想,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录事参军,皇上为何特意召他觐见?还说“即刻进京,不得有误”呢?

正是那“即刻进京,不得有误”加重了他的慌恐。

“快!快!备车!备车!”张玄素待传旨人离开后便急吼吼地吩咐阿旺备马车,而他呢则回屋里让夫人赶快给他准备去京城的衣物。

“快,快!”张玄素嘴里不停地催促着,人也急得在房间里团团转。

张夫人先是不解地看着他,随后又问:“老爷为何如此心神不宁呢?”

“夫人啊!老夫是怕皇上追究……”张玄素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怕吓着夫人又改口说,“圣旨都下了,能不急吗?”

其实,张玄素心神不宁是有原因的,他是担心皇上要算旧账。

原来,张玄素有个侄子,曾是齐王李元吉的亲信,而他呢?也曾被视为太子李建成的人。如今,曾经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都被当今皇上杀了,皇上会不会也要把他和侄子一并除了?

如果真是这样,要不要先把后事给妻儿交代一下?

张玄素犹豫不决,就在这时,儿子张长奇跑了进来,兴冲冲地说:“爹!听说圣旨到了,皇上这么急着召你觐见,莫非是要升您的官?”

刚刚见张玄素一脸凝重,张夫人还很担心,一听儿子这句话,脸上顿时乐开了花。

“老爷,若真像奇儿说的那样,皇上是不是要调你去京城了?”

张夫人还没有去过京城,想着如果张玄素调入京城,说不定她也就可以跟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