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宫廷政变(第6/17页)

杨广做的这些手脚,并不高明,可惜,宫里人的趋利心,让他们睁只眼闭只眼。而杨广能够用他的“伪善”达到目的,很大原因在于杨勇的老实,缺心眼,如果杨勇能有杨广一半的奸诈狡猾,杨广都不一定能得逞,历史也将会改变。

第九节 虚伪杨广奸计得逞

(4)

伪善是晋王杨广夺得太子位的制胜法宝,而他的野心,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公元589年才开始有的。

公元589年,杨广率军灭陈,大胜而归。在他见过隋文帝,又去见独孤皇后时,正好听到独孤皇后在骂杨勇,说他极尽奢华淫迷之事,没有个太子样。

“这样的人,怎么能放心将江山交给他呢?”

独孤皇后只是随意的一句话,像是渔民打开了装有魔鬼的瓶子,杨广内心沉睡的欲望魔鬼苏醒了。杨广本来对太子位不抱希望,论武功谋略,杨勇均不在他之下,且他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那时候的他,只是有时候会懊恼,懊恼自己为什么不是长子?不过懊恼归懊恼,他将一切都归结于天命难违。然而,在灭陈后,不管是皇上还是臣子,全都赞美他,让他自信心爆棚,而偷听到的母亲和父亲说起的不满太子的话,让他突然意识到,他并非没有机会,并不是储君只能由长子来做,太子也是可以废的吗。

那天晚上,杨广辗转难眠,经过一番分析,决定从母亲独孤皇后那里,撕开一条通向太子之路的缺口。

自此,他掩藏起真实,戴起了“完美”面具。他将府里的乐师、乐妓全部解散,甚至连府里那些长相漂亮的婢女也都换掉,换成老且丑的,对于那些和他有染的女人,他通通抛弃,即使怀上了他的孩子,他也一不做二不休,全都杀掉。

他的做法,赢得了独孤皇后的认可。

“这晋王呀!就是和其他诸王不一样!”每次独孤皇后见过杨广,抑或派出去到诸王那里了解他们生活的人给她汇报过后,她都要这么感慨。

独孤皇后对杨广的节俭,不近女色颇感欣慰,更感自豪。

笼络了独孤皇后还不算,杨广觉得自己还应该有好的口碑,这个好口碑是要传到他父皇隋文帝那里的,因为他知道,节俭和不近女色,能打动母亲,却并非能打动父亲,想要父亲也将他视为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必须要有好的口碑。而这好口碑,要从那些臣子嘴里说出来才最容易让父亲相信。

于是,他的戏演得更逼真了,他将灭陈后所缴获财物,全都封存到国库,自己不拿分毫。这获得了将士们的一致赞颂。这还不够,他还结交朝臣,不管身份地位高低,全都一视同仁,非常尊重。一次,他率部下打猎时下起了雨,随从给他披雨衣,他却说:“你们都淋着雨,我怎能一个人披雨衣呢?我要和你们同甘共苦!”

这夸张的“体贴下士”蒙蔽了将士们,将士们将他的言行一个传一个地传出去,最后传到了隋文帝的耳朵里。

“看来,这晋王确实如皇后所说啊!”隋文帝想。

废太子的想法,是由一个个说太子恶劣行径,说晋王美好品德中串起来的。不过毕竟他对太子杨勇还没有完全失望,就想听听上天的旨意,于是找来相术师,让他看看诸王的面相,谁最有王者之气。

相术师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隋文帝当然不知道,自己身边的很多人都被杨广收买了,他想找懂相术者的事,很快就被杨广知道了,而那相术师就是被杨广收买过的。问过相术师后,隋文帝又问他的爱臣韦鼎:“诸王里,爱卿觉得谁能继承皇位?”

韦鼎虽然未被杨广收买,却是个见风使舵之人,也便说了句模棱两可之话:

“陛下和皇后喜欢谁,谁就能继承皇位!”

隋文帝先一愣,随后哈哈大笑道:“爱卿真是会说话!只是说了句废话!”

可不是吗?谁能继承皇位,当然是他和皇后说了算。不过,再一细想,隋文帝觉得,韦鼎这话未必就是八面玲珑的废话,一定是他觉得太子杨勇没有王者之风才这么说的,不然,他怎么会说皇上皇后喜欢谁,谁就能继承皇位呢?他应该毫不犹豫地说是太子才对啊!

自此,不管是隋文帝还是独孤皇后,都喜欢将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做对比,而越对比,就越觉得杨勇不配做太子,越对比,就越觉得非晋王杨广做储君不可,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