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第3/4页)
这么一来,要出的钱指不定比早先卖五色汤圆都高了。
不过王香芹信心十足:“娘你别不信我,这东西做出来一定好卖,比五色汤圆好卖太多了。虽然准备工作可能麻烦了一点,可回头卖起来比汤圆简单。放心好了,我还等着分了钱好多买一些猪崽子呢。”
朱母也没不信她,就是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及至听了这话,才讶道:“你还要买猪崽子?”
“买啊,不然我费劲儿想点子做什么?”王香芹一脸真诚的道,“只有二嫂赚了多多的钱,我才有余钱买更多的猪崽子。不然我就得等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把猪崽养大了卖钱,才能再买猪崽子了。”
这下,不单大嫂觉得她有病,朱母看她的眼神里也充满了怜惜。
赚钱的理由千千万,但像王香芹这样的,赚钱是为了买更多的猪崽子……
闻所未闻。
也行吧,她高兴就好,反正是自家占了便宜。朱母又背了一遍食材,王香芹确定没问题后,这才唤上二郎媳妇一起出门去了。
尽管五色汤圆越来越不好卖了,可横竖都已经做惯了,干脆就做到春耕前好了。甭管怎么说,赚还是在赚的,赚多赚少的问题罢了。
等朱母走后不久,王香芹先去照顾了一下猪崽子,之后就拽着四郎出门继续收购猪崽子了。
因为想起了品种优化的事情,她决定将自己的标准放低一些,只要看着不算太差的,都收。反正只要是幼猪,到时候都是能一并优化的,况且看着不那么见状的猪崽卖价还便宜一点。正因为把标准放低了,不到半天时间,她就收了六只猪崽子。四郎担着的水桶每个都能装三只猪崽,两个就是六只,赶在午饭前,他们就回了家。
下午,王香芹再度将猪崽子们照料完毕后,又踏上了收猪崽子的路途。
幸亏早先她囤了一部分猪草,当然这也是因为小猪崽子的食量不大,要是换成是成年猪,只怕一天就能让猪草告竭。可就算猪崽吃的少,却架不住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还好,关键时刻二郎加入了进来,他除了帮着家里做春耕的准备外,一得空就上山打猪草,尽数堆放到了猪舍前的空地上。
因为二郎从山上回来就径直去的猪舍,并没有背着猪草回过家,一开始家里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儿。当然,二郎夫妻、四郎夫妻那肯定是知情的。不过,也没刻意隐瞒,因此在春耕前两日,还是叫大嫂温氏瞧见了。
明面上,温氏什么都没说,毕竟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二郎是干完了家里的活后才上山打猪草的。可暗地里,温氏差点儿把自己呕死,她就不明白了,二郎夫妻俩咋就那么不要脸呢?当哥哥嫂子的,居然上赶着拍弟弟弟媳的马屁,一点儿面子都不要的。
最麻烦的是,二郎夫妻俩都做到这份上了,她要怎么才能将好买卖抢到手呢?
没等温氏想出法子来,这天晚间,二嫂带回来了铁匠铺做的鱼形铁器。当然,所需的食材也早就准备好了,王香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让我先试试,我还从来没做过这个呢。”
二嫂:……
朱母:……
王香芹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一句话差点儿噎死了家里面最支持她的两个人。她只回忆着上辈子看过不止一次的画面,琢磨着就算以前没做过,可她吃过很多回呢,也看过无数次,应该是没问题的。
信心十足的王香芹很快就被自己打了脸。
费了老大的劲儿,她终于勉强做出了一份半焦糊的鲷鱼烧,外形还凑合能看,滋味就比较**了。
王香芹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她明明记得小摊贩就是加热后,先在模具里刷上一层油,再倒入面糊,大约五六成满,然后等起泡泡时,填入红豆馅儿,最后再淋上一层面糊,用另一份模具紧紧压盖两面翻转的烤熟。
步骤是没错的,这点她还是可以确定的,再撇开略有些焦糊的外表,可为什么吃着这么不对味儿呢?她明明记得口味是像蛋糕一样软的,尾巴部分是最酥脆的,至于馅料,她个人偏爱甜食,所以选了红豆口味。一切都是这么完美,除了那叫人难以下咽的口味。
二嫂尴尬的打了个哈哈:“没事儿,我看你做一遍大概知道怎么做了。等下,我来试一遍,四弟妹你看看,我做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