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崛起(第6/12页)

 

少佐有沼田多稼藏、土桥勇逸、下山琢磨、武藤章、田中新一。

 

樱会成立的时间稍晚于一夕会,于1930年7月17日诞生。成员中大佐只有重藤千秋一人;中佐有坂田义郎、樋口季一郎、桥本欣五郎、根本博;大尉有马奈木敬信、长勇、田中清、樱井德太郎、田中弥。

 

名单不短。但对日本现代史、东亚战争史、中国抗战史感兴趣的人应该记住这些名字。昭和军阀集团的主要成员几乎全在里面。

 

现在,这些名字又几乎全部出现在“靖国神社”里面。

 

一夕会的核心是永田铁山。它以打破长州藩对陆军的人事控制为第一目标,对外主张首先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为日本夺取生存空间。

 

樱会的成员则更加年轻,也更加激进。其核心人物桥本欣五郎担任驻土耳其大使馆武官期间,对基马尔自上而下革命颇感兴趣,想在日本也实现这样的革命。

 

这两个少壮军人组织,前者着眼于对外使用武力,完成法西斯扩张;后者着眼于对内使用武力,完成法西斯改造。

 

两个集团的终极目标都是军部控制日本政治,实现军事独裁政府。

 

日本已经作好充分准备,要向法西斯急剧转向。

 

这一过程从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爆炸事件正式开始,昭和军阀初露锋芒。1927年4月20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8天之后,田中义一内阁在日本上台。

 

田中义一是日本政界的强人,其个人历史与日本陆军紧紧相联。他1892年毕业于陆军大学。1894年以陆军中尉军衔参加甲午战争。1904年参加日俄战争。1918年至1921年任陆军大臣,主持出兵西伯利亚,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山县有朋死后,他便成为在日本陆军中占首要地位的长州藩的首要人物,也成为日本反藩阀政治,以巴登巴登“三羽乌”为代表的青年军官打击的重点人物。

 

田中内阁的首要命题是所谓“满蒙问题”。他干的第一件大事是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在会上拿出了一个分割满蒙、扩张在华权益的《对华政策纲要》,核心就是一句话:“将满洲作为中国的特殊地区和中国本土分离。”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田中与军部出现分歧。

 

军部主张靠关东军武力解决。田中却认为为避免英美列强干涉,要靠张作霖。

 

田中的如意算盘是,先将中国划分为关内和关外,蒋介石统治关内,张作霖统治关外;再以架设索伦、吉会、长哈三条铁路和联络中东、吉会二线的两条铁路,共计五条借款铁路为由,迫张作霖同意;五条铁路一通,满蒙与关内分离便实质性地实现,日本对满洲的控制也就水到渠成,无须关东军再去动兵了。

 

若不成,再拿出武力方案也不迟。

 

田中这一设想的核心点是张作霖。没有张作霖做日本在满洲的代理人,或张作霖不甘做这一代理人,田中的设想都将告吹。

 

不过田中似乎有他不告吹的把握。田中与张作霖关系甚深。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马贼张作霖被日军以俄国间谍罪名捕获。要被枪毙的关口,陆军中尉参谋田中义一向司令官福岛安正少将请命,将张作霖从枪口下救出。二十多年后,马贼张作霖成了中国的东北王,中尉参谋田中义一也成了日本首相。

 

田中决不白救命。从日本人枪口下逃得性命的张作霖,也深知他这个东北王一天也离不开日本枪口的支持。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的作战计划多半出自日本人之手;第二次直奉战争,日军全力支持张作霖,使奉军把直系军队赶过江南,张作霖成为北京的统治者。1925年底郭松龄倒戈,率军直扑沈阳。当时东北军的精锐几乎都掌握在郭松龄手里,若无日本方面调遣驻朝鲜龙山的军队直插沈阳紧急增援,恐怕张作霖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所以田中说“张作霖如我弟弟”。他不相信张作霖会不答应他的条件。

 

他估计对了。

 

五条借款铁路线,条件异常苛刻。连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也发牢骚说“日本人太那个了,到别人地方架设借款铁路,还要18%的利息。”杨宇霆没有说出来的是沿线权益尽为日人所得,日本势力将在东北像蛛网一样铺开。张作霖也是爱东北、爱国家之人;他也不想让日本人的势力在东北无限制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