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到处都有药丸党(第2/3页)

任何战争的成功其实都是生产力的成功,有能力颠覆传统,进行生产力进化的人一定是领袖。此点上,阿骨打是个成功的人。

不过那些是历史,现在是高方平的演义,关于辽国和女真的问题也被高方平给初步按住了。那么目下看,世界就算乱了起来,程度和烈度也是有限的。

正当高方平在YY着老苏要求太高、我大魔王官瘾还没有过够的时候,忽然传来噩耗:苏辙在路途上病逝了。

难怪他走的那么急,甚至不想和皇帝告别了,实在是他自己知道命不久了。于是这一去竟是仅仅才到达陈留,老苏就不在了。

随同护送苏辙的禁军军士,快马赶回报给高方平的时候,高方平要求把老苏的遗体送会汴京来,举行国礼,进行追悼。

然后安抚老苏的家人别急,走完了程序他的遗体会有高方平顺路带进四川去安葬。

苏辙生前得罪的人较多,就连户部的同事也没几个来的。礼部和吏部的官僚走程序来了些。

老蔡不喜欢苏辙,不过还是送来了花环,赵佶没来,也送了花环外加追封。

经过了整顿的《汴京时报》以懒洋洋的语态报道:枢密使张叔夜、中书侍郎梁子美、高方平一同出席了追悼会。

其后,爱面子的张商英又追去《汴京时报》整顿了一番,追问“你们是不是眼睛瞎了,谁审的稿,我张商英也出席了为什么没我的名字”。

汗。汴京时报被老张骂的鸡飞狗跳,人家自来都只报常委的名字,其他都归类“随行官员”就完结了,这是版面所决定的,否则等把一串官员名字写完了,就没有地方写其他了。

预感到老张那祸国殃民的压力,汴京时报去找新的礼部尚书刘正夫求救,结果刘正夫更爱面子,寻思我老刘也去了追悼会的,这表明了是要紧追着张叔夜和高方平的政治脚步,然而你们这些龟孙、竟敢选择性把我老刘爹的名字归类为“随行官员”。

于是老刘比张商英更猛的批了他们一顿,规定:以后除了常委们,部委主官的名字也需要名列,不许模糊处理。

于是,就形成了汴京时报的新规矩。

然而又重新回到汴京时报任职的李清照最喜欢和自家报纸对着干了,专门为此写了一篇专栏讽刺刘正夫。

这下好,李清照就被刘太后请去喝茶了,张商英也不敢去搭救她了。最终是高方平厚着脸皮去宫里把李清照捞了出来,为此又被刘青菁逼迫在墙角调戏了一番。

总之为了正义,大魔王牺牲还是挺大的。以后谁在敢说我奉献牺牲的不够,就和谁急……

似乎是老天爷要辉映苏辙的去世。

这边苏辙的追悼会才结束,另一边,正在来访路上的辽国使节团也出幺蛾子。有辽国快马使者来汴京送信:此番受辽皇委派、随萧皇后一同出访的大辽国北府参知政事、北府枢密副使耶律俨在路上病逝了。

在历史上,老俨他要明年才上路的,但想不到今年就去世了。因为老耶律他感觉孤独,在路途中听闻老友苏辙去世的消息后,那“物是人非”的心态下,于是耶律俨也去了。

是的老耶律除了是苏轼和苏辙的好友,还是一生的文友。

此番耶律俨随萧皇后出使,在辽国内部政治上,被理解为了监督萧的里兰的行为,辽国官僚们认为老耶律害怕萧的里兰丧权辱国,于是耶律俨拖着病体,倚老卖老,找天祚皇帝强势要求要一同出使。

天祚皇帝真拿他没有办法,这家伙虽然是汉人、却是个叔父一般的存在,道宗皇帝亲自任命的辅政顾命大臣,于是哪怕此举显得有些不给皇后和萧家面子,也只得同意耶律俨随同出使了。

其实大家都想多了,时至今日的老耶律在政治上已经没什么影响力,辽国病入膏肓他也管不了了,他随萧皇后出使只有一个用意:他知道身体越来越不好,作为汉人想最后来南朝看一眼,顺便见见还活着的老友。

这些便是萧的里兰写给高方平的私信内容,严格来说萧家和耶律俨是政敌,不过萧的里兰打算在这事上装逼一下,于是希望高方平帮忙,在汴京以盟国的立场、以汉家正统的身份,给耶律俨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

这简直瞌睡遇到枕头,高方平回信萧的里兰:完全没问题,包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