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应调(第3/3页)
而且,因为围绕火器为核心的作战特点,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的伤亡比例上,远要彼其他传统就是军队,好看的多。只要不是运气特别差,或是刻意作死,每次战斗都有相当大的存活概率。
反而是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生手,更容易弄伤自己,或是因为战场意外和疏忽,而丢了性命,但只要能活下来的,也很容易子啊大集体的熏陶下,变成所谓的老手。
因此,只要有充足的补兵来源,这样就很容易构成某种良性的循环扩张。
我在日记式的随身日志上填上最后一笔,一篇短短战地暇感,就完成了,日后或许还会节选出来,经过修饰和润色之后,作为汇编自我本人言行的《罗氏语录》,基本素材之一。
然后,再令人抄一份副本,封好后给后方的家里送去,作为某种思想储备和交流。
“启禀军帅……”
作为值守虞侯姚平仲,突然送进来一份。
“有前沿军前急递……”
我接下一看,却是曹州境内刘延庆部,要求援力的信使。
“让驻留在扶沟镇的第三营余部,火速向本阵所在靠拢……”
我当机立断道。
“接令之时起,日夜兼程不得延误……”
比较轻松的练兵闲暇已经消失了,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变得更加激烈和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