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记》失载了的历史(第6/11页)
北宋是中国金石学(文物收藏和鉴定)兴起的时代,不仅文人学士爱好古物,官府也重视收集。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蔡挺出任渭州知州来到平梁(今陕西平梁),收集到一件石刻,文字内容同《告巫咸文》几乎一样,只是祈祷的大神换成了大沈厥湫。由此,这块刻石被称为《告大沈厥湫文》石刻。蔡挺非常喜爱这块石刻,将它移送到官厅保管。后来,蔡挺调任到南京(今河南商丘)的御史台,这块刻石也就随之到了南京的蔡府。
据说,当时洛阳还出现了另一块文字内容几乎一样的刻石,祈祷的大神是亚驼,被称为《告亚驼文》石刻,也是蔡挺收集到的。不过,这件石刻是一件赝品,大概蔡挺已经看出来了,所以,他没有收藏,而是将它留给了别人。
历经宋金之间的战火,北宋灭亡以后,上述三件石刻都下落不明,原始的拓本也见不到了。到了南宋时代,方才有根据原始拓本拼凑而成的两种拓本出版,被称为《绛帖》和《汝帖》。到了元代至正十九年(1359年),又有一种摹刻的拓本刊行,被称为《元至正中吴刊本》。这三种石刻文的拓本,一直流传下来了。
1934年,著名金文专家容庚先生根据《绛帖》和《汝帖》内容作了历史学的考释。1947年,郭沫若先生又根据《元至正中吴刊本》再次作了考释。1995年,战国史大家杨宽先生又就石刻文的历史背景和诅咒的仪礼习俗作了精密的论证说明,这件一千多年前出土的石刻文的种种情况,大体是清楚了。
历史侦探家传有好古的情结,近年来,对于古代的遗址和出土的文物,更是情有独钟。对于《诅楚文》石刻,历史侦探字字句句推敲,反反复复摹写,不仅赞同三位专家的鉴定,而且深感《诅楚文》的史料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为了继续发掘《诅楚文》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首先将三件石刻文的基本情况简要地归纳如下:
一、三件石刻文,除了祈祷的大神不同,分别为巫咸、大沈厥湫和亚驼外,文字相同,都是写秦王派遣宗祝(巫师长)诅咒楚王不道,祈祷打败楚国的内容,所以,一般通称这三件石刻文为《诅楚文》。
二、三件石刻中《告巫咸文》石刻与《告大沈厥湫文》石刻是真品,作成于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当时,楚国发兵进攻秦国,文中所诅咒的楚王就是在位的楚怀王。《告亚驼文》石刻为赝品。
三、《诅楚文》石刻的出土,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古代秦国诅咒巫术的实情实况,文中所揭示的大量史实,更是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第一次为我们揭示了秦楚两国三百余年来结盟联姻的秘史。
6. 破译秦楚“十八代诅盟”
秦国和楚国之间结盟联姻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穆公和楚成王的时代。《诅楚文》中有这样的记载: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僇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斋盟。曰枼万子孙,毋相为不利。
首先对文中的字句作简要的解释。秦穆公,秦国第十代国君,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楚成王,楚国第二十三代国君,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626年在位。僇,通“戮”,意思是并,合。绊,用绳索拴束。袗,读为昣,意思是重申。斋盟,斋戒盟誓。枼,世代。这句话说,从前,我秦国的先君穆公与楚国的成王,合力同心,两国关系紧密若一,又连成婚姻,结盟起誓,告诫子孙万代,不做不利于对方的事情。
秦穆公和楚成王“绊以婚姻,袗以斋盟”的事情,不见于史书记载,《诅楚文》的出土,为我们了解秦楚联姻结盟的秘史,打开了入口。
从《诅楚文》的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秦穆公和楚成王的时候,秦国和楚国通过王室间的婚姻结成了盟国,通过联姻结盟的仪式,对神明诅咒起誓,表示信守不渝。“曰枼万子孙,毋相为不利”,应当就是摘录自誓文的短句,申令子孙万代,不做不利于对方的事情。
《诅楚文》在回顾了秦穆公和楚成王开创了秦楚两国联姻结盟的关系以后,笔锋一转,严厉指责楚怀王在国内荒淫无道,在外对秦国背信弃义,“兼倍十八世之诅盟,(率)者(诸)侯之兵以临加我”。倍,通“背”,就是背叛。,通“率”,率领。者,通“诸”。诅盟,诅咒盟誓。这句话指责楚怀王亵渎神明,背叛了秦楚两国十八代的诅咒盟誓,率领诸侯各国的军队进攻秦国。